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现在为什么不写营养知识了,从脂肪说起!

文 / 营养玩家
2018-12-15 22:04

科学,大部分时候很强大,但有时候也很无能。脂肪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一直没有研究清楚。我学营养出身,营养学的观点是,要少吃饱和脂肪。什么是饱和脂肪呢,是用化学结构来定义的,一般人没有必要懂,简单举个例子,猪油的饱和脂肪含量就很高。

在这个层面来说,猪油是不好的。我后来深入学习,发现有一些中医,提倡要适当多吃猪油。而这些中医,都是医学大家,医德医术双佳,理论和实践双精。除了吃猪油以外,中医还明确说到,要少吃加工精炼的植物油,比如色拉油。这些观点,都明显与营养学观点相反。

后来看到一位科班出身的专业营养师,写了一篇关于饱和脂肪的文章,大意是说饱和脂肪对人体有害的观点,最早是美国学术界提出来的。而这个观点,是生产糖制品的厂商,用钱砸出来的。当时美国糖业正盛,民众非常喜欢吃糖,不少人的健康状况都在下降。有学术人士,指出可能跟糖有关。

这打击了厂商。于是他们出科研经费,请专人研究,让专家们找出证据,证明这些人的身体状况下降,与糖无关。这一研究,还真出了结果。研究发现,这些人的脂肪代谢都不好,尤其是饱和脂肪,所以结果就是饱和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这个观点流行了很多年。

直到后来,有研究者发现,脂肪代谢不好,不是导致他们身体不好的原因,而是他们健康状况变差后,才出现了脂肪代谢不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饱和脂肪,与心血管病并无直接关系。所以在2012年,美国营养学会,取消了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上限。


可见,不论做什么事,发心和立场很重要。你要证明一个东西是对的,你去深入研究,一定能发现很多对的部分。你要证明一个东西是错的,你也一定会发现不少错的部分。因为起心动念时,你的心已经不能持中守正,自然就容易出现偏差。

色拉油,现在的精炼植物油,最早是由在美国的中医提出来,要少吃的。这个结论,现在也已经被证实。凡是精炼的植物油,都可能存在反式脂肪,而反式脂肪,对人体是显著有害的。包装食品中的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奶精、植脂末等,都含有反式脂肪。猪油,现在当然不能多吃了,不是因为猪油不好,而是猪不好。

我现在很少写营养方面的文章,有几个原因:一是,我发现,它虽然是健康的重要因素,但在大部分时候,可能并不是关键因素。小孩、孕产妇、老人和虚弱之人,要达到比较好的健康水平,营养是第一因素。其他人的健康,营养并不是第一因素。

二是:营养学,还比较年轻,学术知识还在不断刷新,现在对的知识,可能过了几年,未必就那么对了。其实,不光是营养学是这样,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都是这样的。曾仕强先生说,不要学知识,知识是没有用的,因为会不断的刷新,要学智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作为养生而言,你不能只看一年两年,你必须看到十年以上。

三是:营养调理和补充,它是一个成本相对较高的调理方案。单独的饮食营养调理,效果有限,难以坚持,时间长,变数大。营养补充剂,更加简单和直接,但产品市场良莠不齐,而且费用较高,不适合大多数人,我做养生科普,希望分享给大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的方案。

四是:现在的营养学,受资本加持的现象,可能比较突出。营养品有用,用好了,可有大用。营养学的研究,是需要大量经费的,国家拨款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经费,都是由财团提供,这样的研究,会一直朝着营养健康的方向进行。立场看似是中立的,但如果哪一天不中立了,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美国那样的事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样一本专业的、权威的、官方书籍,却在书的扉页上,著名了安利等相关字样,这是不合适的。

最后,我们得明白一点,任何天然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利的。学习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仅限于知识本身。如果你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并不一定要学这些东西,至少没有必要研究得那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