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亚健康体质的人,其实都是这里出了问题

文 / 健康热线360
2020-10-23 09:55

本 期 导 读

现代人很多所谓的亚健康,其实就是《伤寒论》说的虚劳

亚健康,你中招了吗

实话说,现在可能找不出几个完全符合「健康」标准的人,大部分的人现在是处于长期的亚健康状态,有的甚至「未老先衰」。

「亚健康」这个词说了很多年了,它到底是指什么呢?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简而言之,就是总觉得身体不舒服、精神不好,但又查不出具体什么病的状态

而亚健康体质的人往往容易有以下这些问题:

1.容易疲劳,精力变差,身体累、心也累,休息了也不能完全缓解

2.记忆力下降,怎么也想不起来刚说的事情,嘴边想说的话经常又忘了

3.想睡觉能睡多晚就多晚或者失眠睡不好

4.容易腹泻或便秘,肠胃容易不舒服,或胃胀打嗝,或胃疼怕凉

5.胃口一般或不怎么想吃东西,更想吃刺激性、重口味的食物,有的人是想吃凉的但不敢吃

6.不渴就没想到喝水,或者习惯了喝水,每天喝水量还不少

7.不定期的头痛、关节酸痛、腰酸背痛脖子疼,一换季还容易感冒或者上火

8.皮肤容易起疹子,风团,或者浮肿,长痘痘,有眼袋、黑眼圈、色斑等

9.情绪难以控制地出现悲伤、低落或烦躁易怒、心灰意冷,不太想和人交流或者认为很多事没意思

如果有上述情况,这都在提示你,体质欠佳了。

而这种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虚弱又有损耗的情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亚健康是哪里出问题

第一个症状,容易疲劳,精力变差,想睡觉,这是体力下降,津液虚弱的表现,也就是很多中医爱好者常说的「气血虚弱」。

这在《伤寒论》里是有少阴的病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个人脉摸起来是细弱无力的,疲倦,精神差,想要睡觉,那么这就叫做少阴病,这是一个津液虚弱的状态。

包括第二个症状提到的记忆力下降,那这也是津液虚弱引起的,缺乏营养的支持。健忘,记不住事,特别是人过中年,衰老的过程也是津液和气血不断耗损的过程,这个时候记忆力衰退特别明显。

所以亚健康体质人群是有津血虚弱的一面,这是有虚了

也说明一下,是不是平常我们见到嗜睡就判断为少阴病呢?其实不然,阳明病、风温、三阳合病或者其他虚劳的类型,都可以见到嗜睡。但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这里就简单带过。

第三个症状是提到有失眠睡不好的问题,失眠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了,想睡睡不着或者睡不安稳,早醒,入睡难。关于失眠的分析,中医有很多说法,《伤寒论》里提到失眠的条文也很多。

比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这种失眠,是一个虚实夹杂的情况。这个人本身是一个少阴津虚的底子,里位又有湿热、水饮,伤及津血,引起烦躁、失眠。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损伤了津液和胃气,但是表不解,又有里位的湿热、里寒水饮在,出现了心中懊憹,烦躁,辗转反侧,不得眠,那这种失眠的情况,是表里都有邪气,还有津虚、胃虚的问题。

《伤寒论》提到的失眠还有很多类型,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失眠很复杂,所有表里寒热虚实的问题都能影响睡眠,尤其是影响到情志的问题。

失眠和最后一个症状,情绪问题,关系也比较紧密。很多有睡眠障碍的人,也往往有或轻或重的情绪上的紧张、焦虑和抑郁。

如果有人说他一张方子包治失眠,不用想,这绝对是唬人的。好比一见失眠很多医生就用酸枣仁,「虚热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有的人用了效果很好,睡着了很高兴,但是有的人怎么用都没效果,越吃越睡不着,结果可能反而用一付栀子厚朴汤就好了(举个例,具体情况需要辨证)

总之失眠是津液表里输布异常的问题,也就是存在表病、里病或者表里同病,还是得要去辨这个人的表里、寒热、虚实。

第四、五个症状是讲肠胃方面的问题,很多人应该感同身受。

大便出现异常,要么腹泻要么便秘,肚子容易不舒服,吃多一点就不消化,腹胀腹满,怕吃凉的,吃凉的就闹肚子。

胃口一般,食欲不开的时候就想吃重口味的东西,想吃凉的但不敢吃的,怕凉喜凉,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人。

怕吃凉、吃凉拉肚子提示你有里寒的问题,在《伤寒论》中我们把五脏六腑(以胃作为代表)称作里位,怕吃凉吃凉不适就说明你里位有寒。

腹胀腹满、便秘提示你有里结,有邪气结聚在里位的胃肠。

腹泻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一方面是里寒,里位缺乏推动温煦的能量,津液停留变成水饮,水饮往下跑会出现腹泻、尿频;另一方面是这个人胃虚,饮食中摄入的食物,胃气虚没办法很好地腐熟消化,中虚不能制下,不管是营养精华还是糟粕,出现腹泻。

包括提到的吃一点就不消化,没食欲,胃口不好,这些都是胃虚的表现。

怕凉喜凉,想吃凉的但不敢吃,吃了不舒服,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点,怕凉吃凉不舒服这是有里寒,但喜欢凉的想吃凉的,这是有里热的表现。如果你是这种情况,说明你里位寒热夹杂。这个时候用黄芩黄连栀子去苦寒清热,不利于里寒;用附子干姜去温里,又不利于里热。

所以肠胃不好的人是要分情况的,有里寒的,有里热里结的,也有里位寒热夹杂的,也有很多是伴随着胃虚的。

第六个症状是喝水的问题,有的人口干口渴喝水多,有的人口干但不想喝水。

如果你是「大渴欲饮水」,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有里热的问题,或者是温病中暑,大汗出而渴等。

如果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口渴想喝水,但是喝水就吐,这是水证,水饮在上,这个时候是要去水饮的,而不是见到口渴就让大量喝水,强制予喝水,会加重水结的问题。

还有的是「消渴」,这种情况的口渴,是渴而饮水自救,但饮水愈多,小便愈频繁。出现消渴,说明你已经出现了下焦的问题

而不渴,不欲饮水,又有腹泻下利的问题,则多考虑是太阴里寒的问题,「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

如果是自利而渴,就要考虑少阴的病机,有津虚的问题,所以饮水自救,喝水来补充津液。

大家要注意,不渴不想喝水,或者特别渴饮水数升,实际上都是身体出问题了

第七和八个症状都是四肢体表皮肤的症状,在体表,属于表位。

头痛、关节酸痛、腰酸背痛这些统称为「痹」。皮肤上的疹子、风团疙瘩、浮肿,有眼袋,这是溢饮的表现,也就是水饮流于四肢体表。换季容易感冒考虑这是有表寒在。

总之这是在提示我们,这个人体表的津液输布排泄、温煦濡养出现了异常,表位是有多余的代谢废物,或者是表寒,或者是水饮,或者是津液濡养温煦的不足。

前面提到的饮食二便是里位的问题,这里的四肢手脚皮肤的不舒服,是表位的问题。这有一个表里的维度在。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亚健康体质人群通常是有这几方面的问题(举例说明,不代表所有人的情况):

:四肢体表不适、皮肤问题

:饮食、二便异常

:怕凉吃凉不舒服,喜热,不欲饮水,手脚凉,小肚子凉

:怕热喜凉,腹胀腹满便秘口臭口苦口渴饮水多

:津虚,胃虚

归根结底,身体不舒服,精神不好,或者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亚健康的问题,实质上都是表里寒热虚(实)这里出了问题。

而这种亚健康的状态,从中医来看是相当接近《伤寒论》提到的「虚劳」。

亚健康(虚劳)该如何调理

虚劳,又称虚损,简单一点理解就是这个人病久体弱,有津虚、胃虚的问题,而且时间比较长,是一个慢性长期的状态。在《伤寒论》里属于厥阴病。

那么如何调养身体,调理虚劳,让身体强壮呢?很多人应该想到了所谓的虚劳第一方,调养第一方,补虚第一方,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长期觉得不舒服、或者长期劳累、辛苦的人,经常感觉心慌心悸,或者有慢性胃病,经常肠胃不舒服,腹痛里急的,女人经行前后腹痛、烦热,月经量少,脸色萎黄的,用到小建中汤(或者说建中类方)的机会比较多。

这里我们就分享一个用小建中汤治愈虚劳里急的医案。

患者是一位9岁的男孩,不由自主地摇头点头伴嘴角抽动,西医诊断为抽动症。最近还经常感觉胃脘隐痛不适。经人介绍,家长就带着孩子找到了忆忘老师看诊。

小建中汤治抽动症案

男,9岁

主述:不由自主摇头点头伴嘴角抽动,复发20天,去年冬天曾发作1个月。

西医诊断:抽动症。

刻诊:头顶内略痛,偶微头晕,下午、夜间抽动加重,口渴饮水1000ml每天,纳差消瘦,面色略黄,汗出不怕风冷,大便日1次质可,小便黄,近常胃脘隐痛,无胸闷腹胀,睡眠略盗汗。舌质红苔黄腻多红点。右寸弦关浮尺细弦,左寸弦关浮缓尺滑。

根据收集到的四诊资料,我们来分析这个病案。

1.辨表里寒热虚实

表:痉(不由自主摇头点头伴嘴角抽动),支饮(头晕),中风(睡眠盗汗)

里:里热(口渴饮水多,小便黄,舌红苔黄腻多红点),里结(胃脘隐痛)

虚:津虚(面色黄,脉细),胃虚(纳差消瘦)

2.分析:

表不解、痉+胃虚+津亏虚热+失养+里结疼痛

3.诊断:

厥阴中风:太阳阳明太阴

4.处方:小建中汤 3剂

桂枝15白芍30大枣12炙甘草10生姜15饴糖50(g)X3

反馈:3剂后,大为缓解。家长自主续服8剂共服11剂,点头与嘴角抽搐症状完全消失。追访情况稳定,未见复发。

那么这个孩子的情况是比较典型的虚劳里急的病机,是小建中汤证,那么用小建中汤的效果就非常好。

建中汤证

病名

中风虚劳 属厥阴病

病机

表寒 津虚 胃虚 水饮 里结 虚热

必然证

疲乏 面色不荣 短气 咽干口燥 饮多 腹痛 发热

或然证

衄 便秘 身痛 心悸 手足烦热酸痛 头痛 恶寒 干呕 里寒 受伤

治法

辛温、酸寒、甘平、甘温

而小建中汤证是虚劳众多类型中的其中一种情况,并不代表所有虚劳的类型。

虚劳其实涵盖了津虚、胃虚,表里寒热虚实的各种情况,并不仅仅是建中类方,还有小柴胡汤、理中汤、竹叶石膏汤等等,还包括了《伤寒论》遗失的虚劳伤精类方如五石散方等。甚至还有更多的补虚法,是在食疗基础上的。

*你可能要问,如何看自己是哪一种情况?

求医不如求己,你先从寒热、出汗、头身胸腹、二便、饮水进食、睡眠、女性经带(男性男科问题)这些方面给自己问问诊,把自己的症状罗列整理出来。对不会摸脉的小白或者爱好者来说,学会问诊是最重要也是最易上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