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失眠!1800年前,这两味药的小方子做到了,张仲景立功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8-19 19:22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中医方剂通释》、《简易名方临证备要》、《仲景方药古今应用》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咱们继续来探寻中医世界中,那些璀璨的方剂明珠,来感受古老而生机勃勃的中医文化。

说什么呢?说一说,中医如何用两味药,解决棘手的失眠问题。

我们从一个医案说起吧。这个医案,是我在学医的时候,听老师讲到的,很生动,很说明问题。

话说一个女性,当时是1989年,年龄在30多岁的样子,石家庄人。她什么毛病呢?就是十个手指头,总起脓疮。一开始啊,她十个手指头疼,然后呢就肿,再后来就化脓,然后就破溃流水了。她用了好多的抗菌消炎药,结果都不太好。最惨的一次,是到医院,把手指甲拔掉了,把脓引流出来,这才好一点。但是等指甲再长出来,病情又复发如前了。

没办法,她转投中医。医家看了一下她,发现脉数,脸红,性情急躁。医家问,你睡觉好不好?回答说,不好,每天晚上辗转难眠,心中烦乱不已,得一个多小时,甚至两个多小时才能勉强睡去。医家按了一下她心口窝剑突位置,问这个地方疼不疼。病人回答说憋闷,有隐痛感。

医家明白了。告诉她,我先不给你治手指头,我给你治失眠吧。患者说好。于是,医家只开了两味药,栀子和淡豆豉,各10克,3剂。复诊的时候,患者面露喜色。原来,她已经能很好入睡了,心里面烦闷的感觉没有了,整个人状态好很多,最重要的是,十指脓疮基本消失了三分之一,疼痛明显减轻。此后,继续服用5剂,一切如常,从未复发。

这是怎么回事啊?

其实,导致这个女患者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胸膈烦热。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个人体内有邪热。邪热憋在胸膈里面,郁不得伸,于是它扰了我们的心神。轻一点的,就是睡眠障碍。重一点的,就是整个人心中烦乱不堪,坐卧不宁。胸膈处气机为之阻遏,所以我们就特别感觉憋闷。在剑突往下的位置按下去,就会感觉到一点疼痛,但是触及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这个时候的我们,是吃不下饭的,这是气滞所带来的而结果。由于邪热在内,我们整个人的舌头,就是舌苔发黄,舌质可能会比较红。

这股阻遏在胸膈的邪热,想要往外发,但是没地方。怎么办?就发在患者的十个手指上了。所以患者的脓疮总也不好。而一旦这股邪热被泄掉了,脓疮就会好。除了脓疮,邪热也会找其他地方来往外排,患者可能体现为酒糟鼻、粉刺等等。

其实,在我们的中医临床中,有很多和此类似的失眠患者。这就是广大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他们虽然不一定有“十指脓疮”这样的毛病,但是“虚烦不得眠”,是非常显著的。所谓虚烦不得眠,就是患者心头烦乱不安,感觉前胸或者身体闷热,胸口窝憋胀,心里面莫名虚烦,睡不着,脾气不好,看什么都闹心,舌苔黄。白天整个人的脾气也不好。脉数。

好。这个时候怎么办?告诉您,我们祖国传统医学,有一张非常经典的小方子,这就是栀子豉汤。它出自《伤寒论》,专门治这个病。方见——

栀子9克,豆豉12克。现代的用法是直接水煎,豆豉后下。古代的用法就比这复杂多了。喝这个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了,得吐者,止后服。就是说,患者喝了,容易吐。

这两味药为什么能起效果啊?其中的栀子,苦寒,入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能泄郁热,解郁除烦,导火下行,能把心肺的邪热从小便中解出来。所以对胸膈的邪热来说,栀子就如同灭火器一样,从上而下,把邪火浇灭,带出体外。豆豉呢,性味辛甘,气味清薄,入肺经和胃经,能解表宣热,还能和胃气。就是说,它也能解热。只不过,它不是把邪热从上到下地清泄走,而是把它用宣散的方式透出去。两味配合,一降一透,可以把邪热彻底解决。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无论是栀子还是豆豉,都有显著的镇静功能。尤其是栀子,经动物实验,可以大大延长其睡眠时间。这些都是此方奏效的药理学依据。

此方虽好,但是脾虚便溏的人不能用。

你看,就是这么两味药,把一类失眠解决掉了。你说中医的一些小方子,有没有用啊?说真的,如果深刻理解里面的机理,那就会发现,它真的是有用。但遗憾的是,这么简单和便宜的组方,哪里还有人去开啊?再加上懂的人少,加上个中奥妙难以表达,所以就导致很多此类经方,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是殊为可惜的事情。

我,文君然,只是钻研和畅游祖国杏林的一个小学生。我把这些精华,用尽量浅显的语言讲出来,只求展示其中一点点风采,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我写这篇文说的目的。文中方剂,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文君然个人微信公众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