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咳嗽(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案例分享

文 / 健康私教
2021-01-09 09:35

感染后咳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咳嗽类型,伴随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感染后咳嗽,如何调治更好呢?

感染后咳嗽的调理,需结合病人风、虚、寒、痰、湿五个状态进行,如果病人出现气管损伤,还应辅助活血化瘀(於)法进行气管修复,以缩短病程。

1、风——临床中可表现为风邪留滞,因痰生风,脏腑气机失衡而内风扰肺。

2、虚——以气虚肺气不敛,阴虚肺气不肃和阳虚不耐寒冷为重点。

3、寒——一方面不耐寒冷,一方面不耐寒热。

4、痰——感染后咳嗽痰液多为燥痰或风痰。

5、湿——感染后咳嗽的状态要素湿,临证要分偏寒湿额湿热的不同。

於——活血化瘀有助于感染后咳嗽气道损伤的修复,尤其是针对咳嗽初期黄浓痰者。

感染后咳嗽,通过这5+1个方面,进行辩证诊断和针对性调理,才能尽快让咳嗽远离自己。

患者刘某,女,42岁。

外感着凉后,咳嗽前沿半月余。夜间咳嗽加重,有少量白痰,咽痒不痛,口稍干,大便调,无胃痛等不适。平时易于口干舌燥,感冒后易咳嗽。有慢性咽炎,慢性胃炎。舌胖嫩红,苔薄黄,脉细略数。

西医诊断:感染后咳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咳嗽,虚火喉痹。

中医状态:素体阴液不足,外感风热,历半月余,津伤更甚,而余邪未尽,肺失宣降状态。

状态定性识别:病症属正虚正虚感邪,内伤基础上外感,状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标实为痰热余邪,因痰生风。病位在肺和咽喉。

状态定量分析:虚实对比,虽虚实各半,但余邪未尽。

状态调节策略:重点在散风化痰,兼以养阴清热,以复肺之气机升降。

开方:炙麻黄,生艾叶,炒杏仁,沙参,牛蒡子,金沸草,象贝母,蝉蜕,防风,黄芩,茅芦根,白前,桔梗。具体数量暂且不表。

二诊(7天后):咳嗽减少,痰减少,咽痒减少,仍口干,大便调。舌略发红,舌苔薄,脉细无力。效不更方,在前方基础上加知母。

半月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