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炖肉加点“料”,可益气、固表、防感冒!厨房里的感冒食疗方

文 / 消化科李主任
2020-12-30 19:07

冬季寒冷,人体热量很容易散失,很多讲究养生的人会在这个时节进补一些肉类,帮身体御寒。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炖肉的时候加点“料”,搭配一些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材,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黄芪益气固表防感冒

黄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向来被认为是益气固表的能手,尤其擅长补气,且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当服用能温补气血、健脾升阳,有助增强体质,适合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群。它还是一味“百搭款”补品,与各种肉都能搭配。

不同搭配显功效

1、黄芪瘦肉汤

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

2、黄芪炖牛肉

可益气补肺,养心安神

3、黄芪炖鸡汤

适合脾胃气虚、肺气虚弱的人。

用量每次20克为佳

炖肉时黄芪量不宜过多,20克左右即可。烹调时可直接和焯好的肉一起炖,也可以先用黄芪煎成一碗水,等肉炖烂以后倒入。无论何种做法,都要注意汤汁不可太浓,酱油等调料不要放得太早、太多,一般可在肉七成熟时放酱油,九成熟时放盐。炖好后吃肉、喝汤皆宜,每周1~3次。

注意事项:有明显阴虚、郁热证表现,如手足心热、两胁胀闷、大便秘结等症不适合。

除了炖肉加黄芪,这些厨房里的感冒食疗方也不可错过!

黑糖姜汤

取10克生姜,洗净后连皮剁碎,加入300毫升饮用水煮开。而后加入适量黑糖调味,搅匀即可饮用。

上焦发汗生姜更佳,连皮剁碎也是取其升发之意。黑糖味甘,调和脾胃,也有补充能量的作用。

粥的发汗效果也不错,清代名医王士雄提到「米汤可代参汤用」,粥容易消化吸收且具护胃功能,可以帮助排汗,是很好的感冒食品。

上火热感

夏秋之交出现热感,大都有暑热内郁之故,生活方面而言,饮食不当,火锅烧烤过多等原因造成。若是出现咽喉肿痛、鼻涕或痰液黄稠、发热等症状时,发汗、温阳的路数就不对了。此时可以利用一些性凉的水果或果汁来「熄火」。

鲜果降火

新鲜梨子榨汁,可以生津止渴,缓解口干舌燥;其他如甘蔗、椰子汁等,也具有解热功效。如果咽喉难受,加适量冰糖水,加一捏盐,7、8滴柠檬汁,一口吃下去,可立即缓解。

大名鼎鼎的蒸橙子,也特别适合热感上火的症状。

蒸橙子

取一只橙子洗净,从上方三分之一处切下盖子。用筷子在橙肉里戳几下,放入少许盐。盖上盖子,放入蒸锅隔水蒸15分钟。蒸好后用小勺子把果肉舀出,趁热吃。

橙子性凉,但又有健脾养胃之功,蒸熟以后对脾胃更是有益无害。加盐有两个好处,一是引入肾经,二是会让嗓子更舒服,对热咳有效,大大缓解咽痛困扰。

双花秋梨膏这种清肺热的神器,如果冰箱里存着有,赶紧含一口,缓缓咽下,顿时舒服。

日常预防

很多时候,选择时下最常见的食材去调理身体,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比如日常预防感冒,可以利用当下常见的一款饮料:柠檬水。

柠檬冰糖水

准备1只柠檬,洗净,将柠檬连皮带肉挤出果汁,放入500毫升常温的饮用水里,加适量冰糖,搅拌均匀即可。日常代茶饮,可以缓解喉咙肿痛,尤其预防感冒。

喝茶也是预防感冒的良方,夏秋热燥,遇上流感高发期,喝点老白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俗话说白茶是「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因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所以刚制作出来的头年的白茶,茶性较寒凉,不建议体寒者多饮。若是藏茶三年再饮,茶叶成分缓缓发生变化,茶性由凉转温,品饮时香气醇和,滋味渐柔。

做到下面5点,预防是关键!

1. 坚持运动,增强免疫力

多做有氧运动,每天抽出30~45分钟来运动,如散步、骑车、跳舞、跳绳、游泳等。

2. 按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夜。过度疲劳不仅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还可能诱发肥胖、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

3. 饮食清淡,合理搭配

饮食宜清淡好消化,多吃水果蔬菜,增加体内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饮食要多样化,合理搭配,在这个时节宜多吃清热润燥的食物,如莲藕、马蹄、银耳等。

4. 注意保暖

初秋的时候,日温差很大,晚上还盖被子呢,中午就得吹空调了,所以要常备长袖、披肩或毯子,随时增减。

5. 远离患病人群

a. 感冒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要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

b. 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滋生感冒病毒,在电梯、公交或地铁等公众场合戴上口罩。

c. 办公室是易传染感冒的地方,上班的时候多喝开水,用棉签沾淡盐水湿润鼻腔。

d. 分餐制,不要和感冒患者共用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