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接受央视采访称:新冠肺炎病毒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文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0-02-20 16:37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已经持续两个月,身在其中的国人每天都被相关数据、新闻牵动着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2月11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这一观点一时间上了热搜。

(白岩松对话王辰院士/新闻截图)


2月6号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出的“闷死病毒”,曾经给了人们很大信心,如今“病毒可能转成慢病”让许多人产生恐惧,难道以后都要像现在这样隔离在家吗?

为什么新冠病毒可能转成慢性?

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王辰院士的原话:(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依赖宿主生存和繁殖,如果一种病毒的致病性很强,很快导致宿主,包括人的死亡,那么当宿主死亡,病毒本身也会死亡,这样特性的病毒,如非典病毒,就不容易在人中间持续传播。而此次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并不高,有些人感染后甚至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这样特性的病毒躲在暗处,反而容易在人类中间悄悄传播开。

王辰院士的提醒也正是基于病毒的特性,不过 原话中的“有可能”三个字意味着病毒转成慢病仅仅是一种推测,并没有确认,通过医务人员以及所有人的日常防护,我们依然有机会“闷死”或“赶走”新冠病毒。

如果新冠病毒最终真的无法被彻底消灭,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看不到摸不到的病毒,人类至今称得上完全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病毒,而被人类发现,且至今没有被消灭的呼吸道病毒还有很多,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也许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5个至今纠缠着人类的呼吸道病毒!

人类的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病毒侵犯呼吸道导致的疾病不在少数,而这类呼吸道病毒一直与人类共存。

第一,人鼻病毒

这种病毒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大约有10%~20%的成年人感冒是因为感染人鼻病毒感染导致的,而15%~30%婴的幼儿感冒也是它在作怪。

人们至今没有对抗人鼻病毒的特效药物,仅仅能对症治疗,但好在人鼻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次因为这种病毒感冒,但依靠自身免疫力,以及多喝水、多休息等方法,都可以扛过去。

第二,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导致的流行性感冒曾在全世界引发大流行,如1981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千万人的死亡。直到现在,每天秋冬季节、冬春季节,防控流感依然是一个重点,2018年初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介绍自己的岳父因为流感导致肺炎,最终去世的故事,也让现代人真实体会到这种病毒的危害。

幸运的是,针对流感病毒已经有流感疫苗,不幸的是,流感病毒每天都会变异,提前预估病毒株而生产的疫苗并不总是有预想中的预防效果。另一个好消息是已经有药物帮助治疗流感,而众多关于流感的宣传,也让人们对流感不再像过去一样恐慌。

第三,腺病毒

腺病毒的名字虽然陌生,但它并不是新型病毒,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人类发现。感染这种病毒后,人依然有自愈能力,但如果发生在孩子或有免疫功能障碍的人身上,病毒就可能展示比流感还强大的破坏力,最大的危害是导致肺炎。

2019年夏季腺病毒在我国多地高发, 2019年6月,我国将腺病毒肺炎纳入重点防控的丙类传染病之一。人腺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飞沫、接触、粪口,甚至可以通过水传播,在北方冬季和南方春夏之际多发,6月~2岁为高发年龄,托幼机构、学校等场所成为重点防控地区。

第四,冠状病毒

此次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员,而实际上,冠状病毒家族成员众多,人类已知的有7种,除了熟知的SARS、MERS和此次的新冠病毒,还包括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四种。

它们也会引起类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状,不过因为这几个病毒的致病性较低,并没有像新冠病毒一样引起更多关注。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家族又将出现什么病毒成员,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第五,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新生儿和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是高危人群,而且一旦感染,症状比较严重,不仅出现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的表现,还可能引起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也会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症状。治疗手段以对症治疗为主,预防方面还没有疫苗,通过勤洗手等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假如新冠病毒真的转成慢病,我们怎么办?

美国出版的《病毒星球》一书提到:病毒原本就包含了两面性,一面是能给予生命的物质,另一面则代表致命的毒液,创造和毁灭有一次完美地集合在一起……人类擅长意外地制造新病毒,然而却不擅长清除病毒,对于人类来说,比较可控的是减少病毒造成的危害。

张文宏曾经在一个演讲说提到,为什么人们更害怕SARS?因为人们对它一无所知。病毒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一种病毒一无所知,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去控制。

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新冠病毒成为慢性病毒,长期与人类共存,但只要我们了解病毒的特性,了解它的来源、传播途径、防控方法等关键问题,甚至可以研发出相关的疫苗,即使不能完全消灭它,但能控制它,也算得上不错的结果,而对病毒的了解依赖于相关的科学研究。

以SARS为灵感,美国电影《传染病》讲述了一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致命病毒,影片还原病毒从大自然来到人类的过程:一棵树被砍掉,树上的蝙蝠飞走来到养殖场的屋顶排泄了粪便,而养殖场的猪接触了粪便。当这只猪进入被屠宰后进入餐厅,厨师在案板清理制作时,突然被餐厅经理叫走,要去餐厅和顾客合影,因为厨师未洗手,当厨师和顾客握手合影时,病毒因此得以传播开来。

(电影《传染病》截图)


这样影视化的处理向我们展示了病毒传播的蝴蝶效应,而环环相扣中也透露着人类远离病毒的秘密:我们需要敬畏自然,不去破坏自然;如果这一点是经济发展难以完全避开的代价,那么我们还可以少吃野生动物,少接触野生动物;如果说美食的诱惑无法拒绝,那么我们至少还可以在制作美食时,严格按照规则处理食材,将风险降到最低。

我们期待新冠肺炎最终被消灭掉,不再如幽灵般存在于日常生活,如果万一真的变成慢病,长期与人类共存,持续2个多月的疫情或许也已经给了我们许多提醒,比如勤洗手,勤通风,外出戴口罩,不吃野生动物。如果说还有更长久的提醒,那就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1.《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

2.《病毒星球》 卡尔.齐默(美国)

3.《张文宏:流感的死亡率接近SARS,为什么人们不恐慌流感?》CC讲坛&人民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