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年年有,今年特别凶!千万不要把宝宝感冒当“小事”!

文 / 育儿宝
2019-12-15 01:41

近期,流感肆孽,三甲医院门诊爆棚,大批儿科医生累倒,这场大规模流感的病因是什么?流感高峰何时能退却?如何正确的防治?卫计委给出了权威解答。

国家卫计委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部署2018流感防治工作,关于流感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卫计委给出了回应:

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流感高峰何时退却?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学校和幼托机构寒假的来临,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下降。

大规模流感致病原因找到了!

今年的流感如此顽固,那么其发病有什么特点?和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对于此次大规模流感的致病原因,本次发布会也给出了答案。

焦雅辉表示,今年的流感从临床症状上来讲,和以往的流感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异性表现,基本都是高热、畏寒、全身肌肉酸疼、乏力等流感典型症状。

但是,今年有一个和往年不同的特点,就是今年除了有乙型流感感染的病人以外,还合并了甲型的几个亚型病毒的感染,比如甲型H3N2、甲型H1N1。

乙型流感患者数量相对多,但是症状比较轻,甲型流感患者数量少一些,但是症状可能会比较重。另外少部分的流感患者是甲型和乙型的混合感染,还有很个别的一些病例,患者发病比较急,发展成为重症流感。

卫计委发布“儿童流感防治”

另外,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儿童流感防治”,给出了最专业的防护意见!对医生和儿童家长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每年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在我国北方通常呈冬春季流行,南方有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不同年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水平波动。

季节性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如甲型H1N1和H3N2亚型。基于既往流行特点,不同地区或国家流行的流感优势株可能会存在差异,同一地区也会出现多种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的特点。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咳嗽等。

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信息,每年流感流行可导致大量的病例,多数为轻症,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死亡。

儿童流感有什么特点?

在流感流行的季节时,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以及30%的学龄儿童容易得流感。

儿童流感常常突然起病,主要的症状为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40度,常伴有畏寒、寒战。孩子还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也可能会出现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这些感冒的症状,少部分可能会有消化道的表现,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等,而且这个症状多于成人。

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像儿童那么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发热、咳嗽。

新生儿流感相对比较少见,但往往会出现并发症,比如合并肺炎,呼吸困难等。

儿童流感引起急性的喉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都比成人常见。

为什么儿童更易患流感?

儿童相对免疫力低,幼儿园、学校人员密集,所以更容易感染。

儿童是流感高危人群,5岁以下儿童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更应加强预防。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点击查看大图)

流感相对于普通感冒来讲,体温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全身症状更重,并发症和病死率也更高。

一、孩子感冒发烧,先观察,再就医!

不管是何种原因引发的感冒发烧,建议:

1. 如果孩子体温高,但精神状态还不错,孩子面色如常或潮红,服药退烧仍像平时一样玩耍,说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对症用药并密切观察,同时注意多喝水、清淡饮食、好好休息,做好居家护理。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服用退烧药。

2. 如果孩子表现异常,精神状态不好,嗜睡、烦躁交替,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等,则提示病重,应尽快就医。

3.出现以下情况也应及时就医:

1)3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

2)1岁以内的孩子发烧高于39摄氏度,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频率过快、喘粗气或呼吸困难、嗜睡、异常烦躁、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小时)时,应尽快就医。

3)1岁以上儿童发烧同时伴有以下症状的应在24小时内到医院就诊:发烧伴有咽喉疼痛的症状,或拒绝吃固体食物,甚至拒绝喝水,可能是咽炎或扁桃体炎;发烧伴有耳朵疼、拽耳朵、突然惊醒的表现,可能是患了中耳炎;发烧伴有尿频、尿痛,可能是尿路感染;发烧伴呕吐、腹泻,可能是肠胃型感冒;发烧伴随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情况,怀疑支气管炎或肺炎;发烧时间超过3~5天或温度总降不下来,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易激惹、烦躁、不可抚慰,出现头疼、呕吐甚至抽搐等,可能是颅高压的表现。

4. 像很多疾病一样,感冒发烧也需要一个痊愈过程,很难立马“药到病除”,一般首次就诊三天后孩子仍发热或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明显加重,才需再次前往医院就诊。

二、病人多大夫少,只要你能等,医生一定给你看。

1. 医院不拒绝任何一位患者,但在就诊高峰期间,等待时间会相对延长,建议家长先在家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方式预约,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同时呼吁家长理解并耐心等待,就医时记得给孩子戴上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如孩子精神状态尚可,建议家长尽量避开人手相对紧张的夜间急诊,如选择急诊就诊,请按照急诊“红黄绿”分区分级诊疗规定,遵从医生安排,合理利用急诊资源,让真正的急诊病人优先使用

三、预防关键词:勤洗手、勤通风;多喝水、睡饱觉;有病人,要隔离!

1.让孩子尽量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不得不接触时,可佩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

2.孩子一旦接触了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时,尽量避免用手接触自己的眼睛、口和鼻;同时立即用肥皂或香皂洗手,洗手时要保证揉搓时间,且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3.在空气良好的情况下,房屋每天要勤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4.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去医院就诊要佩戴口罩。

5.要根据气温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平衡膳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

6.孩子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咳嗽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且佩戴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感染。要避免带病上学、入园或上课外班。教育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肘部捂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而造成手部沾染呼吸道分泌物。

四、流感不可怕,疫苗可早打。

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方法,除特殊情况(小于6个月、对鸡蛋过敏及其他不适合接种的疾病等),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在医务工作者指导下为孩子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