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同吃两种感冒药后死亡!这些儿童常用药,千万不能混着吃

文 / 拜托了妈妈
2019-11-27 00:35

有一个发生在2015年的事件,现在仍记忆犹新:

广东江门的一名18岁女孩,同吃两种感冒药后离奇死亡。据报道,女孩服用的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导致茶碱中毒。

无论是我们大人自己,还是孩子生病吃药,感冒药、退烧药等都是我们最常用到的。除了不同感冒药混着吃有风险外,以下常见儿童药物、食物混着吃,也有发生意外的可能,甚至威胁宝宝的生命健康。

下面要说到的这些不能一起吃的药或食物,希望妈妈们记住,以免因不小心,给宝宝带去伤害↓

这些药与药,不能一起吃

感冒药+退烧药,容易过量!

真有不少家长觉得:孩子感冒了,就要吃感冒药,如果感冒严重了、发烧了,也要再吃退烧药。

多数感冒药里都有退烧药的成分,如果你有过去药店给宝宝买感冒药的经历就会发现,感冒药的化学名称通常都很长,比如“小儿氨酚黄那敏”“小儿氨酚烷胺”……这种复方感冒药,几乎一个字就代表了一种成分,比如“酚”字,就是“对乙酰氨基酚”。

如果既吃感冒药,又给孩子吃退烧药,比如吃了“小儿氨酚黄那敏”,又吃美林(布洛芬)或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相当于吃了两次退烧药,同一种药物成分给宝宝吃了双倍!不知不觉间,就把药吃过量了,会造成体温下降过快,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等,可能会造成肝损伤的风险。


感冒药+感冒药,中毒风险!

近日,一篇名为《几片感冒药引发大抢救,27岁研究生入院到去世仅7天》的医生手记在网上热传:

27岁的小张感冒后吃了一种感冒药觉得效果不明显,于是又多买了几种感冒药,混在一起吃。结果,感冒不但没有好,反而出现高热、腹泻等症状。入院检查发现血小板异常低,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全身肌肉正在溶解、肝肾功能衰竭……医护人员虽积极抢救但仍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据悉,小张的死因很可能是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的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报告显示:

不合理用药中约70%为重复应用感冒药。常用的感冒药品种众多,药名各异,但其实所含的成分多半相近,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咖啡因、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成分。

所谓感冒药,就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方感冒药,所以其中的成分大多都会有所重叠。

多种复方感冒药同服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皮疹、嗜睡、疲乏、血压升高、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肝肾发育正常的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禁不起各种“毒物”的侵害了。

比如很多家长熟悉的「小 X 克」和「小 X 花」,都是小儿氨酚黄那敏,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同时服用非但不会促进疾病恢复,还会增加中毒的风险,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Tips1:吃感冒药,并不会让宝宝感冒早好1小时,反而可能让病情越来越糟!

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没有什么特效药,感冒期间:多休息、适当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一般情况下,7-14天是可以自愈的。


如果是流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用药治疗,比如抗流感病毒药奥司他韦。如果是细菌引起的,需要对症服用抗生素。但无论如何,不该盲目乱吃复合感冒药。

没有任何数据表明,吃了感冒药,会比不吃感冒药,早好1小时!不吃药,也不会让感冒更严重!

而且不少宝宝吃过感冒药后会变得没食欲、很倦怠,本来精神挺好的,吃完感冒药反而打蔫了。这是因为感冒药中的成分,会造成孩子食欲下降、嗜睡等。宝宝吃饭不好,反而让免疫力更低了,可不就越吃越糟糕了么?!

Tips2:中药、中成药类的感冒药,也不建议给宝宝吃!

不止一位儿科专家在节目中说过,因为一般中药说明中都没有明确标识出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儿童的用量指导,所以不建议给宝宝吃中药退烧。比如热速清、清热解毒之类的中成药。


头孢+藿香正气水,酒精中毒!

今年夏天,宁波一人在中暑后,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水,又服下两粒头孢。结果,面色潮红血压下降,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藿香正气水与头孢菌素联用,可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醇,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醇蓄积、无法降解,而出现面红耳赤、心率快、血压低等表现,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甚至死亡。

所以,正在给孩子服用头孢类消炎药的妈妈一定要注意,任何含酒精成分的药物和食物,都不能和头孢一起吃。

氯雷他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过量!

过敏,也是宝宝常见的一种症状。有的是食物过敏,有的是花粉、尘螨、粉尘等过敏……宝宝用的抗过敏药也是家中常备,最常用的就是氯雷他定了。它有专门的婴幼儿剂型,安全性也比较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用氯雷他定的同时,也服用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就会提高抗过敏药在血液中的浓度,导致药物过量,增加不良风险。

如果真的需要同时服用这两类药物来解决问题,可以考虑更换抗过敏药的品种,至于选择哪种替代用药,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建议选择。


益生菌+抗生素同时吃

益生菌白吃了

益生菌,说白了就是有益细菌嘛,而常用的抗生素大多是光谱抗生素,主要的工作就是杀死细菌,对于一些有益菌也具有杀灭的效果。如果益生菌和抗生素一起吃,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益生菌也被杀死了,那不就相当于白吃了么。

但是宝宝吃抗生素,确实会导致肠道内的菌群紊乱,也的确需要服用益生菌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所以一般医生都会建议,抗生素和益生菌的服用时间至少间隔两个小时以上,或者改用别的、不会被抗生素杀死的益生菌种。


中枢性镇咳药+化痰药,病好得慢

乍一听,这两种药不都是治疗咳嗽的吗,但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种类药物,作用机理完全不一样:

化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的作用是:1.减少气管分泌腺、分泌细胞的黏液分泌;2.降低分泌液的黏性;3.分解痰中蛋白质等成分,稀释黏液痰;4.促进气管纤毛运动、扩张气管等,使痰液易于排出。

中枢性镇咳药,可以抑制咳嗽中枢,用于难治愈的、较严重的干咳,其镇咳作用极强,但可抑制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变的粘稠反而难以咳出。

说白了,一种是刺激排痰,一种是禁止咳嗽,就好像一矛一盾,如果一起吃,化痰药令稀释过的痰液体积增大,止咳药又限制了痰液及时排出,反而有可能堵塞呼吸道,反而不利于恢复了。尤其是越小的孩子呼吸道堵塞的风险越高,排痰能力越差,越要警惕。


蒙脱石散+其他药物同时吃

其他药≈白吃了

蒙脱石散是止泻药,这我们都不陌生,宝宝拉肚子,一是补液盐水、二是蒙脱石散,简直就是止泻标配了。

蒙脱石散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和抑制作用,如果同时吃了其他药物,也会被一同吸附固定住,然后一起排出体外。这样一来,被吸附的那些药物根本没机会发挥功效,就会被排出体外,等于白吃了。

但细菌性腹泻,还需要服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为了抗生素不白吃,发挥其正常的效果,最好和蒙脱石散间隔2个小时以上再服用


碘酒+红药水,汞中毒

碘酒和红药水都是外用杀菌的,我小时候磕破皮肤的时候,我妈就会给我涂点碘酒或红药水消消毒。虽然红药水在国际上早已被禁用,但在我国偏远地区现在仍有人销售和使用。

红药水,又称红汞,是一种作用较弱的消毒防腐药,其杀菌、抑菌作用较弱但无刺激性,适用于新鲜的小面积皮肤或粘膜创伤(如擦伤、碰伤等)之消毒。

碘酒中含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对身体有害,大面积涂抹时可能造成汞中毒。

维生素C+磺胺类药,尿结石

磺胺类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光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肠炎、脑膜炎等病症的治疗。

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而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导致肾脏损害。

所以,如果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就要避免服用维生素c。


这些药和食物,不能一起吃

铁剂/锌剂+牛奶或奶制品

抑制吸收

钙铁锌在身体内的吸收,彼此间是有相互抑制和拮抗的。含钙高的食物,会减少铁、锌在身体里的吸收。所以,在给宝宝补充铁剂或锌剂的时候,不要和牛奶、母乳、酸奶、奶制品等这类含钙量高的食物同吃。

同样,如果宝宝每天喝奶的量太多,也会造成摄入的钙含量高,妨碍食物中铁的吸收,长久下去容易造成缺铁性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


钙剂+菠菜,抑制吸收、产生结石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

所以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抗生素+牛奶或果汁,影响药效

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

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鲜榨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的发生。

给宝宝吃药,真的不能凭经验、想当然,需要吃什么药、怎么吃、有什么禁忌和注意、吃多久能停药……这些都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建议,自己不能擅作主张,看宝宝好一点了就减药、停药,看宝宝没有好转就加量、换药。用药无小事,妈妈们千万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