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选退烧药,应是乙酰氨基酚,而非布洛芬
媳妇总说我是家里的土大夫,因为家里人谁感冒或上火了,我总是到药店买些药,然后告诉他怎么吃。媳妇的观点是,药不能随便吃的,是药三分毒,要听医生的。其实,我也想听医生的,可是人家医生不是没时间告诉我,就是给我多开药,我还得自己分辨哪些是该吃的哪些是多开的。
有一次我千里迢迢带孩子去一家大医院看病,三两分钟就被一个特级专家给打发了,当我还想将一肚子问题和盘托出时,那位老医生一个劲地摆手,示意我该走了,看我迟迟不走,就厉声道:“你的问题太多了,我要是光给你解答,我就不用看病了。”
还有一次我母亲头上起皮屑,我带她到医院看,皮肤科医生给开了几支药膏和几瓶抗生素注射液,花了五百多元。看完了,我给在外地当医生的同学打电话,他说开抗生素药干什么,对病情基本没用。果然,母亲没有输那几瓶抗生素注射液,只抹了几天药膏,皮屑就消失了。
我也不想自力更生,但是当依靠他人成问题时,就不得不依靠自己了。近些年,养生和医药的书呈现出逐渐增多趋势,除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以外,恐怕不无人们想自力更生的缘由。网上一出现偏方或高效验方就会被广为转载,其背后依然难掩入院看病的麻烦或人们的恐惧心理。不过,这些偏方、验方又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就拿《医大教授教你用最便宜的药治常见病》一个帖子来说吧,就充满了不少谬误。医大教授怎么可能教人们使用安乃近呢?冀连梅在其新书《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中对其做出了批驳。
在书中,北京和睦家庭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凭借自己在中美两国药房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当前中国人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和国际上最新临床用药知识,作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解析36种常见疾病和45种非处方药,旨在帮助读者走出用药误区,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作为一名专业药师,冀连梅对各药的成分和作用很熟悉,如她写道:首选的退烧药应该是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家长们熟知的泰诺林,只有吃了泰诺林烧退不下来,才会考虑到要用美林,也就是布洛芬。因为在布洛芬的说明书中,按作用排序应该是消炎、镇痛、解热,布洛芬的首要药理作用不是退烧,而是消炎,解热的作用是排在最后的。
书中解答了感冒、发烧、湿疹、腹泻、便秘、贫血等30多种常见病症用药问题,指导人们根据症状、病情阶段区别用药,比较周到实用。
不过,对于有些专项问题,似乎还可以写得更详细一些。因为,虽然作者建议对滥用输液治感冒说“不”,可是读者一旦感冒了去医院,医生也许还会给你用抗生素,怎么办呢?不听吧,医生没准会说“你这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来看病”,干脆不搭理你了——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吧,那就是忍受着抗生素的副作用——“杀敌一万,自损三千”。
所以要想达到作者所说的“小病在家调,大病去医院”目标,专业人士还得多加指导,民众则需多加强学习。
对很多医学问题,我们普通大众并不懂,所以很纠结。就比如说孩子磕破了皮,该不该打破伤风吧,有谁能说清楚。孩子大都三天两头有磕碰,难道每次磕碰都要打破伤风吗?我儿子有一次跑,把膝盖磕破了,我带儿子去一家三甲医院。大夫给开了破伤风,可是孩子做试敏过敏,医院说,要想打就得换一种注射方式,可是那种方式可能会有各种不良反应,而我孩子本来就是过敏体质。该不该打,让我纠结死了。
所以,我觉得什么都可不学,自己也要学点医,因为这是关乎自己生命的问题,还有比生命健康更重要的事吗?古人,大都懂得中医,看看《红楼梦》就能略知一二了。你看薛宝钗、贾宝玉年纪轻轻都懂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古人的一大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