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进入流行期 如何与普通感冒区分

文 /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2019-06-19 04:33

12月21日,北京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我市已由前期的流感活跃期进入流感流行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流感活动度将会逐渐增强,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流感病例将会增多。

冬季寒冷、干燥,再有时不时的雾霾天气,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免疫力下降,很多人都会出现感冒的症状,在流感活跃期,就会有人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流感,到底流感和感冒有什么区别?如何防控流感呢?今天,顺义妇儿医院内科柏凤平医生就来告诉您如何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或感冒)

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较少是由细菌引起。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好发,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染,多数为散发,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的流行。

临床表现为: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急性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等,伴有低热(合并细菌感染可高热)、畏寒、头痛、乏力,畏光、流泪、咽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方面对于呼吸道病毒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和中医治疗为主。充分的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寒。解热镇痛,抗过敏,镇咳等对症治疗为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流感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1条或1条以上):

1.妊娠中晚期及围产期妇女;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4.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流感的预防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3.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对于流感和普通感冒,我们普通人是难以区分的,最好及时就医,尤其是特殊人群。不过二者在预防上是没有区别的,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希望大家做好个人防护,能够安稳的度过这个冬季。



供 稿:内科 柏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