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输液成为习惯!
儿科门诊室内,一方是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一方是69岁退休后被返聘的主任女医生。男子坚持要求医生为女儿打点滴,医生则坚称小孩只有3岁9个月,口服药物即可痊愈,完全不需用抗生素。随后双方发生争执,争执中男子推了下办公桌上的电脑,电脑飞起后,直接砸到女医生的右眼眉角,后者被砸伤住院。事发昨日上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查后,丁医生认为小孩是上呼吸道感染,为中年男子的女儿新开了两种口服药,后者随后离开。约半小时后,中年男子又返回丁医生处,要求丁医生开点滴药。丁医生称,患者只有3岁9个月,完全没有必要开抗生素类药物,遵医嘱口服药物即可痊愈,“但男子却坚持‘叫你开,你就开’。丁医生又说了句‘已经开了口服药了,完全没有必要’。”仇永医生称。
于是事故就发生了。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又让人觉得情理之中。
事情的真想究竟如何?比如家长为什么反复要求给小孩输液?我们不得而知。但表面原因应该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好起来,所以迷恋输液!但是,医生已经反复交代没有输液的必要,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病毒感染,输液(一般指的是静脉滴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但如果并发细菌感染的话,则可能有必要。再说,小孩只有3岁,是药三分毒,难道不怕药物对小孩的副作用吗?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已经不用于年幼儿,副作用过于突出。
为什么家长屡次要求输液呢?
不能迷信输液
关于输液的问题非常严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透露出几个数字: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过量输液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尖锐的问题,医药是有害的,只是,专业人员不愿提及,而公众意识不到,也难以了解内情。
中国的过度医疗,包括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经在为“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做出生动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国被突破,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过度输液有害,没有哪个医生不知道,为何“明知故犯”不外乎是为了个人和单位的利益罢了,还有就是医生给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给逼出来的,因为大家都喜欢看一次病就能治好病的医生。
杜绝输液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医生自律、病人及其家属配合外,要靠制度保障医生待遇,约束医生行为;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约医疗机构“高大全、奇新尖”盲目扩张逐利行为,才有看可能制约盲目输液过度治疗。下面介绍输液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全民警示。
像这样的家长,盲目强迫医生使用静脉抗生素,是非常不明智,非常不理智,非常不正确的行为!必须杜绝!广大朋友们应该掌握这些基础常识,不是严重细菌感染疾病是可以不用抗生素的,即使用抗生素,也是先口服,不行再静脉用,这是原则。
什么时候适合输液
有些病情较为严重的,则不能不通过静脉用药,这时候静脉用药就帮了很大的忙。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是要大家明白,静脉输液是一种医疗方法,它有它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的疾病,所有的病人,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解决!我们应该区分对待。像一般情况普通感冒大部分情况是无需静脉用药的,这是浪费医疗资源,也是对患者的伤害,尤其是年幼儿。
我们通常说抗生素不能滥用,强调的是滥用,因为滥用可能造成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强调滥用是指没有患细菌性疾病的时候,去使用抗生素。但也不能走入另一个误区,觉得抗生素很可怕,要少用抗生素,用两天病好了,就赶快停掉。这样也不行,这样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极端,也是不可取的。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医生的存在,需要专业的判断,何时用药,何时停药。
凡事都有一个度!
输液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WHO的用药原则之一:能口服用药尽量口服,不行就肌肉注射(打针),再不行才考虑静脉输液(打点滴)。这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这是共识。
静脉输液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尤其是小孩子。何苦让小孩受苦受折磨呢?尤其是病毒感染疾病,不能通过静脉输注抗生素治愈,输液有害无益。这么突出的问题,改怪谁?怪我们中国的医生利益蒙蔽眼睛?怪我们中国的患者急功近利(实际上输液并不一定能加快痊愈)?都怪!这两个原因都存在,什么时候能够改善这一境况?由时间来证明吧。
我们简单说说静脉用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告诫各位朋友,同时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常识。
1.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