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多喝热水”,到底是对是错?专家终于讲出大实话!
“我感冒了好难受”——“多喝水。”
“我大姨妈来了肚子疼”——“多喝水。”
“我胃不舒服”——“多喝水。”
“我们分手吧”——“多喝水?”
感冒的时候,医生也会说:“多喝水。”
那么感冒喝热水,是真的有用还只是一句安慰患者的“标准答案”呢?
喝水到底有什么用?
1、增加排尿量,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感冒期间多喝水,是为了增加排尿量,以便更好的把身体里面坏的代谢物给排出体外,可以减少这些异物对身体组织和细胞刺激产生炎症反应。
普通感冒绝大多数都是病原体侵犯呼吸道引起的,病原体在进攻人体系统的时候,人体的白细胞等免疫细胞也会全身动员,和病原体进行战斗。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病原体和免疫细胞的“尸体”,也叫做代谢产物。正是这些代谢产物,会造成诸如发热之类的免疫反应,直到肾脏把这些代谢产物完全排出体外。
大量饮水后,排泄的速度加快,代谢产物被排出,感冒的症状就会更快消失。
2、感冒期间需要更多的水分参与新陈代谢
感冒发热的时候,身体的消耗比平时大的多。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
也就是说发烧的时候必须要饮用更多的水,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再加上退热发汗,甚至出血呕吐、腹泻,稍不注意就会脱水。
更多的饮水,可以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让免疫系统有足够的力量与病原体战斗。
3、让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
首先喝水可以让药物的成分更快的扩散到身体里。特别是退热药,通过发汗把身体里面的热量带出来。如果体内没有足够的水分,退热药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很多药物对肝脏和肾脏是有一定毒性的,更多的水分,可以加快代谢,让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小。
喝水也有讲究!
1、不要一次大量的饮水
应间断性的喝水,每次200毫升左右。不要逼着孩子一口气喝光一大杯水,而是应该经常喝水。
既可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也不会加重肾的负担。尤其是中老年人,大量饮水会引发心脏功能的障碍。
2、不能一味的喝白开水
人在感冒发烧时,会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而喝大量白开水只会使电解质浓度不断降低。
很多高热患者昏迷,不是因为感冒和高烧引起的,而是因为“电解质紊乱”。
对于发烧的人来说,可以喝一些“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市面上诸如“X活”“X动”等运动饮料,用于感冒补液,效果很好。
3、合适的水温
多喝水,并不一定要喝热水。合适入口的水温是50-60℃。
尤其如果是咽炎/扁桃体发炎,热水会刺激发炎部位更加肿胀充血。
更不能喝凉水。凉水不但会刺激胃肠道、稀释胃液、影响人体消化吸收,同时还可能会诱发感冒呕吐和腹泻,加重病情。
除了药物和喝水之外,感冒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休息。
带病工作,只会让感冒的时间延长。然而,运动发汗,甚至是洗热水澡,蒸桑拿,更不可取。对于小孩子,更是相当危险。
这些活动治疗感冒的原理无非是加快代谢,可能对于轻度的早期感冒有一定作用。
但是这些活动会加重身体的负担,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加重感冒,甚至是诱发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绝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