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和头孢、阿莫西林一起吃会丧命?听下一附院专家怎么说

文 / 南昌体育之声
2018-06-01 20:32
近日一则称“藿香正气水不可和头孢一起吃,否则会产生剧毒丧命”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让很多人警惕起来。这是真的吗?

夏日炎炎,马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高温模式,为避免中暑,很多人都会喝藿香正气水解暑,但最近传出“喝藿香正气水中毒”的新闻,吓了不少人一跳。


朋友圈截图

为什么会中毒?

藿香正气制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胃肠型感冒,中暑的防治。但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不能和头孢同食。

藿香正气水是广大市民常备的解暑良药,其中含有40~50%乙醇(俗称酒精),而在服用头孢类或甲硝唑等抗菌药物时,这些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类似双硫仑的结构成分,其作用与戒酒硫相似,一旦患者在服用含有戒酒硫成分的抗菌药物后饮酒,这种成分就会阻止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的代谢,导致人体内乙醛浓度升高,继而发生乙醛中毒,从而引发头痛、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症状。网络上中毒的小伙正是服用了头孢氨苄后又服用了藿香正气水。

专家说法

南昌市一附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周从阳表示,此文表述不严谨。藿香正气水与头孢、阿莫西林一起服用,不是每一例都会发作,但是有发作的概率,但两者的确是不能一起服用。针对这种情况,在先服用头孢后,建议一般要相隔3-4天后才能服用藿香正气水。原来,这种毒性反应临床上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原本是一种戒酒的药物,服用后,即使饮用很少量的酒,身体都会产生严重不适感,从而达到戒酒目的。“主要原理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在体内代谢为乙醛后,因为之前服用头孢无法正常进一步代谢为乙酸,从而产生蓄积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中毒。”周从阳医师说,头孢类药物就能够抑制乙醛脱氢酶,进而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友情提醒:这些含酒精的药也不能和头孢一起吃

常用的含乙醇的口服药物除了藿香正气水,还有十滴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麦角隐亭咖啡因口服液等。外用制剂正骨水、祛伤消肿酊、筋痛消酊、舒筋活络酒、麝香舒活搽剂、麝香祛痛搽剂、消肿止痛酊等。

建议广大朋友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后一周内不要饮酒,不要喝含酒精的饮品及服用含乙醇的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服用了含有乙醇的药物,最好等两天后再服用头孢类药物,避免出现中毒症状。

这几类药也不能一起吃

1、阿司匹林+OTC感冒药=胃肠道毒副反应

阿司匹林是不能和常用的OTC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康泰克等一起吃的。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大都含有扑热息痛成分,而常见的OTC感冒药也大都属于复方制剂,会有扑热息痛成分,两种药一起吃,就会超量,不仅不能治疗感冒,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毒副反应。

2、抗生素+避孕药=避孕药失败

很多人在感冒发烧,或者喉咙发炎、尿路感染时,都会去买些抗生素来吃。

但抗生素与避孕药不能同时服用,否则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容易导致避孕药失败。因此,服用抗生素期间,最好采取其他的避孕措施。

含有“头孢”字样,或者药盒上写有适用于什么菌感染的,都属于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有:头孢拉定胶囊、红霉素、青霉素、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3、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肝衰竭

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扑热息痛。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造成扑热息痛摄入过量,会造成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4、蜂蜜+感冒药=药效减退

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减弱退烧作用。同理,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药同服。

5、磺胺类药物+维C=泌尿系统结石

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而磺胺类药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导致肾脏损害。

6、阿司匹林+银杏叶类药=出血

银杏叶胶囊、银杏含片等,黄酮及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与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引起出血。如果刚做完手术,出血的风险更高。

7、降压药+柚子=血压骤降

柚子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能促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等于加大药量。另外,柚子本身有降压功效,如与降压药同服,会使药效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引起头晕恶心、比较危险。

8、碘酒+红药水=碘化汞中毒

碘酒中含有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对身体有害。

9、84消毒液+洁厕剂=有毒氯气

84消毒液和洁厕剂混合反应后产生氯气,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上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粘膜发生炎性肿胀,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致死。

10、防晒霜+驱蚊液=过敏

驱蚊液的主要成分为避蚊胺和酒精,而防晒霜中含有二苯甲酮,大量的避蚊胺、酒精和二苯甲酮混合,在高温下被皮肤加速吸收,在敏感体质中易引起过敏。


动动手指,扩散出去,让更多的人避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