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拉肚子,是“胃肠感冒还是肠胃炎”?别盲目服用抗生素

文 / 养胃咨询郭老师
2018-05-13 16:15

夏季胃肠型感冒高发,作为感冒的一种类型,胃肠型感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舒服,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些人常会因为这些症状的出现而误认为是消化道疾病。虽然胃肠型感冒与急性胃肠炎(拉肚子)有着非常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一定要注意区分。

胃肠型感冒多是受凉引起:

消化道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口干、尿黄、头晕、脱水等)是胃肠型感冒与急性胃肠炎共有的,也是最为突出的表现。

但是,胃肠型感冒与急性胃肠炎又有明显的不同。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种特殊类型,大多数是由一种叫做“柯萨奇”的病毒经口或经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有时还会伴有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

患者会出现感冒的典型症状,如咽喉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发热和全身酸痛等,但同时也会出现与急性胃肠炎一样的消化道症状。

胃肠型感冒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因素,在天气冷暖变化、空调直吹、早晚洗澡后受凉、嗜食冷饮等情况下,胃肠都会受到刺激,体质较弱的人机体防御功能差,很容易发病。

急性胃肠炎是“吃”出来的

急性胃肠炎患者在发病之前大多有不洁饮食史,最常见的病因是进食凉拌菜、烧烤、火锅、剩菜剩饭等,这些食物容易被沙门氏菌属或者金葡菌毒素污染,导致胃肠道急性炎症,严重时也可出现发烧的症状,但不会出现类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状,如咽喉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

轻微的胃肠型感冒与急性胃肠炎是可以在一周内自愈的,有些较轻的急性胃肠炎甚至一日内即可缓解。但若是胃肠道症状明显,有发热、脱水等较重表现的患者,则应该及早就医,接受治疗。

抗生素:一个不能吃、一个需要吃:

我们常说的“消炎药”是指能够杀灭细菌的抗生素,它对病毒无效,因此在病毒感染所致的胃肠型感冒中较少使用,而是以护胃、止呕、解痉止痛、止泻、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为主。

一般症状较轻的胃肠型感冒可以服用藿香正气胶囊,而急性胃肠炎,尤其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则应该接受抗生素治疗,如氟哌酸(诺氟沙星)等,同时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

很多人拉肚子、呕吐后害怕脱水,要求静脉补液,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大多数的患者,只要能够饮水、进食粥和面条、脱水表现不明显,并不需要静脉补充液体,临床上有一些口服补液的复合制剂,患者可以在家中通过口服的方式补充电解质及水分,不但能够免去打针的痛苦,而且方便、经济。

夏季受寒易伤阳气: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阳气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如果损耗了阳气就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来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

古语讲“百病从寒起”,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身体,导致身体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痛、患胃肠道疾病等。有些疾病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在体内,在秋冬季节发作。

夏季乘凉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天热时大量吃冷食

炎热的夏季,吃冷食是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饮和冰镇西瓜,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着一个冰镇西瓜,用来代替晚餐。

专家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且体积大,通常人们一次吃的量也比较多,因此对人体阳气的耗损也更大,过多的生冷食物使体内聚集了过多的寒气,容易导致秋冬季节得病。

误区二:休息时过于贪凉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觉得在床上太热,干脆在地上铺个凉席。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感受风寒,损伤阳气。

夏季人体毛孔扩张,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缓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

误区三:运动后立即冲凉水澡

夏日适当进行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外,但是很多人会在运动过后冲凉水澡来降温,而这也会让寒邪进入体内。另外,运动过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因为这样做同样会加重体内的寒湿。

误区四:不同人群没有区别对待

夏天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老人或孩子出现了消化不良、脾胃受寒等问题,而其他家庭成员却并无大碍,同样是在家中吹空调,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却更容易受凉。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对抗寒邪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壮年人阳气相对旺盛,而老年人和小孩则体质较差,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女性因为其特殊的体质,导致“寒邪”和“湿气”经常侵袭她们。因此,体质较差、阳气相对不足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更应该注意“防寒”

更多胃病知识可以微信(hnlh2017)咨询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