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久拖不治竟致颅内感染?!冬季多留意感冒指数!
近日,媒体报道武汉一位28岁女性,感冒硬抗半个多月没及时治疗,谁知导致颅内感染,后引发癫痫。
俗话说:“感冒是百病之源”。专家表示,感冒发热会加重一些疾病的病情,还能继发许多如肺炎、心肌炎等较严重的疾病。要多留意感冒指数,别不把感冒当回事。
流感、普通感冒都要及时治
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迅速蔓延、高烧不退,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爆发基本上年年都有发生。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生变异,而且几乎每年都有变异,有“千面病毒”之称,让人防不胜防。
但是,普通的感冒病毒并不像流感病毒那么强烈,发病也没那么严重,也不容易引发大面积流行。不管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生活中都要注意防治,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肺炎、心肌炎等。
冬季感冒当心引发重病
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而能引起感冒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有“嗜心肌”的特性,如果感冒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没有很好地休息,将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便会轻易突破心脏的保护屏障,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约5%的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
请留意感冒指数
感冒指数越高就意味着这一时期患感冒的几率越高。例如在潮湿的天气里,空气中弥漫的大量水蒸气很容易吸收人体的热辐射,从而使人感冒。天气预报里的感冒指数对人们预防感冒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依据有关医学理论及感冒发生的季节特点分析,将感冒大体分为:风热感冒(二到五月)、暑湿感冒(六到十月)和风寒感冒(十一月到次年一月)。气象专家在对感冒门诊记录及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感冒的医疗气象指数。
风热感冒:与气压及相对湿度有关,对气温的变化不太敏感,好发于气压明显下降及湿度较大时。
暑湿感冒: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复杂,尤其是高温湿热天气,感冒发生率较高。
风寒感冒:发生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及寒冷的时节,发生率相对较低。
感冒的医疗气象指数分级说明:
一级:较为安全,感冒较少发生;
二级:体质较弱的朋友请注意适当防护;
三级:较易感冒,体质较弱的朋友请特别加强自我保护;
四级:容易感冒,请您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五级:极易感冒,请您和您的家人特别注意采取好防范措施。
当然,这个指数只是表示感冒是易发还是不易发,仅仅是预测发病方向。有了感冒指数你可以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用感冒指数来确定衣服的增减和活动时间。感冒指数的高低和天气的变化是对应的,有强冷空气入侵,气温骤然大幅度下降或气温迅速蹿升都有可能引起感冒,所以此段时间是高发期,儿童和老人等易发人群应当特别注意。
对普通人来说的,在感冒指数在四级以下的时候,我们出行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饮食卫生等方面。在感冒指数达到四级以上时,一定要在身边准备一些简单的抗病毒的药物,比如板兰根、感冒颗粒、银翘片等等,如果稍感不舒服,及时服用来预防。
预防:感冒后警惕发烧、注意休息
专家提醒:如果得了感冒,在三周内,如伴有发烧的情况,就要高度警惕。因为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基本都有发烧症状。
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感冒后注意充分休息。一旦感冒伴有发烧,要多加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 要少去人口密集、交叉感染率高的地方,必要时可以带口罩,因为爆发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避免感染尤其重要;
●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 另外,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抵御疾病的能力;
● 同时多吃一些胡萝卜、西红柿、洋葱、大蒜等食物,这些食物有活血降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等作用。
对于感冒所引起的诸多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常用药一般会含有起解热镇痛、抗过敏、抗病毒、镇咳祛痰、收缩血管等作用的药物成分,或为中药复方制剂。
解热镇痛药物:不宜连用超3天
解热镇痛药是抗感冒药的常见组分,可缓解感冒时的头痛、发热等症状,最为常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一般在体温高于38.5℃时才可以使用,用药间隔应在6~8小时之间,24小时内用药不宜超过4次。而当体温低于38.5℃时一般不主张使用退烧药物,应以物理降温为主。退烧时应尽量只选用一种药物,不宜联合用药,以降低重复用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只有在使用一种药物后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恶心、呕吐等特殊情况时才可以考虑在间隔4小时后换用另外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退烧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儿童退烧药物一般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事实上,退烧药主要是用于缓解发热症状,对引起发热的病因无实际治疗作用,因而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另外,由于复方制剂中大多含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如散利痛和日夜百服宁中均含用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时谨防重复用药,对乙酰氨基酚用量不宜超过每天2g,否则可能导致肝脏受损。
抗过敏药物:小心嗜睡反应
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也常用于感冒的治疗或添加在抗感冒的复方制剂中。该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组胺受体而达到抑制小血管扩张的作用,消除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此类药物后,可能会有嗜睡样反应,故应尽量避免操作精密仪器或高空作业,以免发生事故。另外,若需作皮肤试验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正在服用抗过敏药物。
抗菌药物:没有“预防”效果
抗病毒药物适用于病毒所引起的重症感冒,常见的有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而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一般只能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不主张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更应禁用。抗病毒药物一般应尽早使用,如在感冒初发的24小时之内用药则较为有效。
由于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因而一般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当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时,才可以考虑用药。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冒,纯属无稽之谈。
镇咳祛痰药物:避免滥用成瘾
镇咳祛痰药可用于对抗感冒所引起的咳嗽、咳痰。常用的镇咳药物有可待因、右美沙芬、那可丁等,祛痰药有愈创甘油醚、氨溴索、氯化铵等。值得注意的是,滥用镇咳药物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可能会造成阿片样成瘾的严重问题,目前该类药物已经按照二类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管控。
在使用镇咳药物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患者是否有痰,以免镇咳后不利于痰液咳出而阻塞气道。含有平喘成分麻黄碱的镇咳药,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适用于伴有轻度咳嗽气喘的患者,但由于它的收缩血管作用,可引起焦虑、头痛、心悸、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因而不宜长期服用,也不宜在临睡前“猛喝一口”,以免导致失眠。含有川贝、桔梗、甘草等中药成分的镇咳药物,一般只适用于慢性、轻微的咳嗽,不主张用于急性、剧烈的咳嗽患者。
收缩血管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收缩血管的药物可以缓解感冒时由于鼻黏膜充血而引起的鼻塞症状,有伪麻黄碱、羟甲唑啉、麻黄素等,由于此类药物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反跳性鼻充血,从而进一步加重鼻塞的症状,故一般不宜长期使用。
中药制剂:分清风热风寒
感冒可分为风热型和风寒型,应选用不同的中药制剂来进行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等。可以使用VC银翘片、清开灵、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颗粒、感冒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银黄片、板蓝根颗粒等。其中,孕妇应当慎用感冒清胶囊和VC银翘片,脾胃虚寒者则应慎用双黄连类制剂。
风寒型感冒有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鼻涕、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苔薄白等特点。可以选用感冒清热软胶囊(颗粒)、通宣理肺丸、正柴胡饮颗粒、都梁滴丸等。对于孕妇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而言,应当慎用含有麻黄成分的中成药。
孕妇用药:可选中成药,用时要慎重
对于孕妇这一特殊人群,症状较轻的普通感冒不推荐服用药物,应多喝水、多休息,或可加服维生素C泡腾片。确需用药时,不宜选用组分中含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苯海拉明、可待因、金刚烷胺、非那西丁等成分的复方药物,咳嗽的孕妇也不宜使用右美沙芬、磷酸可待因溶液。
孕妇感冒,可选用中成药来缓解症状,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等,慎用散气、祛瘀药、滑利药,如红花、大黄、半夏、芒硝等,禁用毒性较高的药物,如莪术、马钱子、斑蝥等。当然,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并不明确,存在未知性,使用时仍需慎重。
抗感冒药物大多为非处方药(OTC药物),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可以不凭借医生处方直接到药店购买。但在用药上应该谨记以下5点,以求合理和安全:
1.抗感冒药,尤其是复方制剂,在使用前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不能盲目、随意用药。
2.合并服用多种药物时,应当注意是否存在相同的药物成分,以免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
3.不要过度迷信中成药,应正视其不良反应,辨证用药。
4.服用抗感冒药数日后,症状如无改善应当及时就医。
5.孕妇及儿童的用药应当更加慎重,一定要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私自加减量或擅自停药。
你可能会感兴趣:
Hey
这里还有好多新鲜资讯等你来挖掘!
回复“1”,了解孕期那些事儿
回复“2”,老司机带你开启两性新世界
回复“我要搜”,关键词搜索,迅速找到你的目标!
点击菜单栏#医直播#,了解新鲜直播资讯
浙江在线健康网整合自健康时报、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
责编:陈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