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药食同源之芡实(第四十二期)

文 / 鸿京堂
2017-08-15 05:00

“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药食同源之芡实(第四十二期)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据他在书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实,所以才腰腿壮健,行走有力。那什么是芡实呢?芡实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揭秘苏东坡的健康长寿之谜。

“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药食同源之芡实(第四十二期)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并有南芡、北芡之分。南芡主要产于湖南、广东、皖南以及苏南一带地区。北芡又称池芡,主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质地略次于南芡。别名:鸡头米、鸡头、雁头、刀芡实、鸡头果、苏黄等。

《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胃,提倡在秋天进食芡实,它的意义还在于可调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对身体也就有益无碍了。

芡实有“儿童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有滋润、滋养及收敛作用。同时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在我国自古作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说它能补脾益气、补肾益精,可使人耳目聪明。

【性味】:味甘、涩,性平。

【归经】:归脾、肾经。

【功效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本草新编》:芡实,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补肾去湿。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

补中益气

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治遗精与尿频

据知,芡实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约为75%,而脂肪只含0.2%,所以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它不但能健脾益胃,还能补充营养素,平时消化不良,或出汗多又容易腹泻的,经常吃芡实粥,或煮红糖水喝,效果不错。如果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腰腿痛也有好处。

调整脾胃

秋凉后如马上食入大量难以消化的补品,势必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损害消化功能。因此此时进补的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芡实就具有这一特点,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涩。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的功能。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症。”其含碳水化合物极为丰富,含脂肪很少,因而极容易被人体吸收。并且人体经过服用芡实调整之后,再服用其他补品消化系统就能适应了。

强身健体,防癌抗癌

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实验证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病机率下降,大大减少癌症发生的机会。

“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药食同源之芡实(第四十二期)

红芡实和白芡实的区别

1、存放方式

白芡实在常温下不能久放,一般需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速冻冷藏;而风干的红芡实需放在阴凉干燥又通风的地方保存,如果需长时间放置,还需在红芡实内放入蒜瓣防止虫蛀。

2、口感

白芡实粉粉嫩嫩的,吃起来口感绵糯的;红芡实一般存放时间较久,所以口感略老,需要炖煮较长时间,吃起来比较韧。

3、作用

一般来说,白芡实食用价值较高,熬粥煲糖水多选用白芡实;而红芡实的药用价值较高,通常在滋补汤中作为中药材使用。

“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药食同源之芡实(第四十二期)

吃芡实米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芡实米

内浊气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饱胀难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闷不适,瘀血阻滞的人,必疼痛加剧,还有津枯血燥,风寒实喘,小便短赤,热结便秘者都不适宜。

2、芡实米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白带多、肾亏腰脊背酸的妇女、体虚尿多的儿童、小便频数的老人、遗精早泻者、慢性腹泻者、慢性肠炎者。

2、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3、饮食要适量

芡实虽然有很多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等,但芡实性质较固涩收敛,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适合把它当主粮吃。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芡实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一次切忌食之过多,否则难以消化。“生食过多,动风冷气,熟食过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小儿多食,令不长。”平时有腹胀症状的人更应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