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不吃晚饭,过午不食会怎样?医生告诉您真相
国际上提倡“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饮食原则,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但现实中能做到的少之又少。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距离上班的距离又不算近,因此形成了“早餐胡乱吃,中餐随便吃,晚餐丰富吃”的局面;另外,又那么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听信他人,提倡不吃晚餐。不吃晚饭到底是好是坏,听听陈柏书博士怎么说。
不吃晚饭的三个错误理由(1)从下午16点开始,到凌晨4点为止,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下降;因此晚上不能进食加重新陈代谢的负担,否则人体就会把它们变为废物——脂肪。
(2)由于人体摄入食物之后,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因此心、脑、肺、肾、肌肉等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又由于夜间的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心率很慢;因此吃完晚饭之后,心脏处于缺血又心率变慢的状态,就会造成心肌缺血而猝死。
(3)人体的生物钟要求人体是白天活动,而夜间睡眠;也就是说,身体各器官应当白天运动,而夜间休息;进一步说,胃肠道也应当休息,而不应当工作;因此吃晚饭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
……
咋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不吃晚饭的也大有人在。实际上这些理由随着长期不吃晚饭产生的疾病不攻自破(人体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基础代谢率会降低,导致每天淤积大量的待代谢的废物,面色暗沉、肌无力、无精打采、思考迟钝等等,整个人都不好了)。
古人提倡“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更多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作为养生方式应该因人而异,不可盲目照搬。专家认为,一日三餐久经考验,符合人体规律,不可随意打乱。
文斯堪森国家灵长类实验中心(Wisconsi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在《科学》上面发表的一篇长达20年的实验的报告。
在灵长类随机对照的实验中,卡路里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会使生物体更多的使用生存向(Longevity)策略,增加端粒酶活性修复修复氧化损伤等等维持体细胞稳定的策略,其中也有大量的基因甲基化或者组蛋白乙酰化之类的修饰,简单来说,健康饮食会导致基因层面的修饰性的优良改变,有利于健康与长寿,且此改变可以遗传(但并不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采取的方式更多的是每顿饭减少热量以及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而非不吃饭(可能的肠胃损伤等等),整天饿成狗的妹子们,你们的方法是作死,不是健康。该实验还得出一下结论:
(1)健康饮食会让你就算老了,也活的轻松自在;
(2)癌症与心血管发病几率基本减半,糖尿病发病率大幅降低。
所以,晚饭还是要吃的。但晚饭三不宜:不宜常过饱;不宜常吃甜;不宜太晚吃。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晚上经常摄入含糖食物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吃得太晚,容易患尿道结石。
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首先,建议在晚上5点~7点间吃晚餐,并尽量保持规律。上班族即使不能保证每天按时吃饭,也最好在加班时吃些饼干、点心等,以免晚餐吃得太多。
其次,吃晚饭前,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么,在晚上把今天缺乏的营养都补上。比如,如果前两顿没吃粗粮,晚上就来碗杂粮粥。
再次,吃饭时不要三心二意,说话、看电视、玩手机等都会分散吃饭的注意力,影响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增加胃的负担。
最后,晚餐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吃些蔬菜和粗粮,从而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增加胃肠动力,有助消化。
不吃晚餐坏处多,营养均衡要常知。
以上内容由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养生保健门诊陈柏书医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