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晚睡都会伤身,睡眠到底该怎么安排?5种睡眠行为值得学
工作不同,作息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平时叶先生总是因为工作熬夜、加班,妻子也没办法,只能是多帮他调整饮食。但前不久,叶先生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就开始出现心慌、心跳加快等问题,在医院一检查,发现了心律不齐。为此,妻子下了“明令”,每天晚上9点就要睡觉,希望能保护心脏。
本以为坚持一段时间,叶先生的心脏问题能有所好转,谁知道他反而觉得整个人没精神,容易觉得累。怎么早睡了,还觉得身体不舒服?
加拿大研究发现,睡得太早也不健康
在国际杂志《Sleep Medicine》中,发表了一项研究,加拿大的一个研究所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对21个国家,超11万名研究者进行了随访,时间长达9.2年。根据研究者的睡眠时间分成3组,早睡组(10点前入睡),正常睡眠组(10-12点入睡)以及晚睡组(12点之后入睡)。
调查他们出现全因死亡、心梗、心衰、中风等疾病的风险,结果发现,在早睡组和晚睡组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都增加了不少,呈现出了“U型”关系。早睡自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9%,而晚睡组出现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提高了10%。
总的来看,睡得太早和晚睡对心血管都没啥好处。
刷新认知:睡得早不如睡得好
很多人觉得自己早睡、早起对身体更有好处,但事实证明,睡得太早也可能导致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而且对养生不利。与其单方面的看入睡时间早晚,不如学习健康的睡眠模式。
健康的睡眠模式主要涉及5个方面,睡眠时长、睡眠类型、失眠问题、是否存在呼吸暂停障碍以及白天是否存在嗜睡问题。如果你能学习健康的5种睡眠行为,后续健康更能从中受益。
睡眠时长符合人体所需。婴幼儿根据月龄不同,需要的睡眠时长为14小时至12小时不等。而从青少年阶段一直到65岁之间,人们每天的睡眠时长至少要满足7个小时,在7-9个小时以内是最佳时长。
而超过65岁之后,往往会因为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减少,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失眠等问题,也可能导致睡眠时长缩短,但最短也不应该低于每天6个小时。总体来看,每天能睡足7-8个小时的人,对健康更有好处。
睡眠类型可以分为早起和熬夜赖床两种。人们能够在满足睡眠时长后早起,也能帮助人体更多的呼吸新鲜空气。而熬夜赖床,一睡就睡到大中午的人,只会因为长时间的睡眠让大脑更难清醒,勉强起床后,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弱等问题。
几乎不失眠、很少失眠的人,往往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睡眠习惯方面都比较优秀,这也是人们能够长时间保持健康的一个基础。当你频繁出现失眠或者长期失眠的时候,其实也能反映睡眠状态比较差,需要及时调整。
是否存在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俗话说的“打鼾”。在肥胖人群、鼻炎、呼吸道疾病患者身上,经常会出现着这种问题。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让人们容易出现早醒、多梦,梦中惊醒等问题。如果你没有这种睡眠行为,睡眠模式也会更健康。
最后一点,是否白天嗜睡。这在年轻人身上比较常见,很多人半夜才睡觉,白天一睡就睡到下午一两点,这样的习惯其实对人体内的激素分泌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白天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会受到抑制,在这种情况下,睡眠质量其实很容易降低,虽然看上去睡足了时长,但实际产生的睡眠“收益”是非常低的。
如果你能够做到睡满一定的睡眠时长,早睡早起、不失眠、不打鼾、白天不嗜睡这5个行为,那么健康往往能够因此受益。这样的睡眠习惯也值得大家学习。
拓展阅读:长期上夜班,凌晨2、3点入睡算熬夜吗?
其实熬夜不只是和入睡时间有关,还要结合睡眠时长考虑。比如,如果你经常倒班,凌晨2、3点入睡,但是能够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长,也就是在白天能睡到十一点左右,那么这只能算是睡眠延时,不算熬夜。
只有当你半夜2点多睡觉,第二天早晨还要正常7点多起床,睡眠时长不足5个小时的时候才算是熬夜,这样的睡眠习惯比较伤身。
总的来看,入睡时间太早或者太迟其实对健康都不利,想拥有一个健康身体,不妨学习5个好的睡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