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穴位及实用穴位

文 / 基本健康知识
2021-09-30 09:18

一、人体穴位的基本常识

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道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

七大穴位功效详解,高清配图

一、四白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体会】治近视眼:用1.5寸针先直刺入皮下,再将针身放平,沿皮向内眼角方向刺,有酸胀感时加大捻转力度,使眼流泪时出针。

二、地仓

【位置】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心法】主治偏风口眼歪斜,牙关不开,齿痛颊肿,目不能闭,唇缓不收,饮食难进,失音不语,眼睛动,昏夜无见等证。刺3分,留5呼,灸7壮,或27壮,重者77壮俱可。

【体会】

夜眠流口水:向颊车方向斜刺,得气后出针。

面瘫:向颊车方向用2寸针平刺、使局部酸胀。

三、颊车

【位置】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心法】治落颊风、落颊风者,下颊脱落也。剌3分,灸3壮,炷如小麦:

【体会】治面瘫:向地仓方向平刺,使面部酸胀。

四、天枢

【位置】脐中旁开2寸。

【心法】主治内伤脾胃,赤白痢疾,脾泻及脐腹鼓胀,癥瘕等证,针5分,留7呼,灸5壮。

【体会】 胃肠病主要穴:直刺,使酸胀感向下放散,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

五、水道

【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体会】左侧水道穴治便秘:直刺使针下酸胀,留针30分钟,或强刺后出针。

六、梁丘

【位置】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体会】急性胃疼时,此处多敏感,有压痛,针之胃疼可止。针感:局部酸胀。

七、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心法】 治中风,中湿,诸虚,耳聋,上牙疼,水肿,心腹鼓胀,噎膈哮喘,寒湿脚气,上、中、下三部痹痛等证,以及胸胁疼痛,腹弱虚损,小肠气痛,水气,蛊毒,鬼击诸证,悉宜针灸。针5分,留7呼,灸3壮。

小儿忌灸,恐眼目不明,惟30岁以外方可灸之,令眼日光明也。

【体会】

胃痛和泄泻:直刺以得气后强刺激,让患者深呼吸。

膝关节痛:直刺1~1.5寸,使电麻感至足。

鼻孔干燥:艾条灸20~30分钟。

贫血:直刺、得气后强刺激出针。

三、实用穴位,人人都能用得到,超通俗介绍,一看就懂

1、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

2、咳喘穴——中府

3、十宣穴——中暑穴急救穴

十宣穴是经外奇穴,中暑马上按十宣穴能急救。

4、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5、夜间咳嗽穴——鱼际

6、补气穴——经渠

7、白发穴——浮白

8、晕车穴——关冲

9、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10、化痰穴——丰隆

11、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12、荨麻疹穴——风池

13、鼻出血穴——内庭

14、腰背痛穴——委中

15、痛经穴——蠡(lǐ)沟

16、口腔溃疡穴——行间

17、肌肉萎缩穴——大都

18、痛风穴——筑宾

19、光明穴——老花眼

20、极泉穴——心脏补血穴、抑郁穴

21、云门穴——冠心病

22、颊车口——面瘫、口歪眼歪

23、外关穴——落枕、偏头痛

24、天柱——颈椎酸痛

25、承浆穴——水肿马上按承浆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