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眼泡并不是单纯切开那么简单,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文 / 办公室健康
2021-03-31 11:08

肿泡眼,在眼睛的解刨学上有一个组织叫眼眶隔膜,它是一层很薄的组织,连结在睑板和眼睛眶缘之间,大多数的肿泡眼就是中、内两隔的脂肪厚而造成的。

很多求美者会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肿泡眼只需要做个双眼皮就能够解决,其实不然!因为肿泡眼具有脂肪厚、肌肉厚、皮厚等多重特点,想要拯救肿泡眼,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1、眶隔脂肪型

眶隔脂肪发育过度或者眶隔膜松弛引起的眶隔脂肪疝导致,通常伴随着上睑皮肤松弛,需手术祛除部分眶隔脂肪的同时去除少量上睑皮肤。

这种肿泡眼的脂肪也不可去脂过度,眼窝凹陷,双眼皮过宽还会造成肉条的形成↓

2、组织肥厚型

常见于上睑皮肤及轮匝肌肥厚、上睑眼轮匝肌后脂肪层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OOF发达。

这种类型的眼睛在进行双眼皮手术时,需要修复部分肌肉及轮匝肌后的脂肪。临床上,组织肥厚型肿泡眼通常伴随皮肤暗沉,所以看着比较厚重。

3、沮腺脱垂型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肿泡眼,是由于泪腺脱垂导致上睑外侧臃肿,也就是外侧出现了一团“肉”。

泪腺型肿泡眼需要把脱落的泪腺复位到泪腺窝,同时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变成自然好看的双眼皮,但也千万别把脱落的泪腺当成脂肪,切掉了!

我们常说的“肿泡眼”并不一定有泪腺脱垂,但泪腺脱垂的患者均有肿泡眼。这类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常为双侧,多发病于25岁以前的女性,常与上眼睑皮肤松弛并存。

4、其他类型

低蛋白血症或心肾疾患引起的眼睑水肿,泪腺炎症或泪腺肿物引起的上睑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