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剧毒物?
生活中的剧毒物品太多了,十几年前刚踏入职场时,我们厂就有人吃黑木耳中毒尿血了,后来送到医院治疗了好久才康复出院。
中毒的是一个27岁的女生,平常比较喜欢吃黑木耳,据说是黑木耳泡发太久,她又不了解相关毒性,所以就误食了。
其实很多富含毒性的产品就在我们周围,下面是我整理的几个可能有危害的“剧毒之物”。
水银体温计内虽然有汞,但因为外层由玻璃包裹,所以日常使用中,水银体温计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但很多孩童经常会不小心打碎水银体温计,导致其内部的汞以“水珠”状暴露在空气中,虽然看上去有些美观,但实则这些“水珠”乃是剧毒之物。
汞在常温下极其容易蒸发,从而变成汞蒸气,然后经过人体呼吸道进入肺部。
汞可以很轻松的进入肺泡,并且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导致神经中毒,从而会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比如头痛、发烧、呼吸困难、出血性肠胃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衰竭等等。
正常一支水银体温计的汞含量为0.5g,当人体处于1~3mg/立方米(汞浓度)的室内时,很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也就是说,室内空间越小,汞浓度就越高,按照一间房15平米,3米高来计算,汞浓度可以高达22mg/立方米左右,如果在此情况下,人体很快就会出现汞中毒现象。
解决方法:尽量把水银体温计放置在孩童不易碰触的地方,如果一旦出现水银体温计破裂现象,第一时间应当开窗通风,其次把汞收集好之后交给专门处理医疗垃圾的部门。
2.劣质保温杯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保温杯都十分常见,然而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挑选保温杯,可以明确的说,劣质保温杯中倒出来的水,跟“毒水”没有区别。
一般来讲,只要质量合格的钢,几乎不存在健康问题,然而问题就是出在“钢”上。
很多黑心商家为了谋取更多利益,用铬、镍等金属远超国家标准的劣质钢材来制作保温杯。
当温度较高的热水倒入保温杯中,内壁劣质钢中的铬、镍等金属,就会进入热水中,也就是说,这些金属随着热水进入人体。
长此以往,人体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重金属中毒症状。
如果铬元素摄入过量,人体就会出现皮炎、水疱、红斑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肺炎、鼻炎、咽炎。
如果镍元素摄入过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都会遭到损伤,最严重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休克或死亡。
鉴别方法:购买时查看保温杯内胆是否印有“SUS304”或者“SUS316”,但凡印有这两款钢印,那么就代表保温杯是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的,如果没有,还是建议大家尽量选购其他保温杯。
延伸阅读:
1.就算质量合格的保温杯,其内部尽量不要倒入酸性溶液,例如碳酸饮料等等,因为酸性溶液会腐蚀不锈钢,其内部的金属离子同样会进入液体中。
2.最好不要倒入牛奶豆浆,因为在密闭的环境下,牛奶豆浆很容易滋生细菌,即便豆浆牛奶要倒入保温杯中,个人建议应当及时喝完,并且及时清理干净。
3.劣质仿瓷碗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存在毒性,虽然仿瓷碗的制作是以这种物质为基础,但只要质量达标即可,因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稳定性极强,所以合格的仿瓷碗并不会破坏人体健康。
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售价太高,所以某些不法商贩用脲醛树脂代替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脲醛树脂这种物质在水解反应之下,会释放出大量甲醛气体。
通常情况下,劣质仿瓷碗在倒入热水的情况下,甲醛数值高达0.16毫克,如果倒入热油,甲醛数值竟高达0.61毫克。
“每立方米低于0.1毫克”是我国对于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标准,劣质仿瓷碗在水分越多、酸性越强、温度越高的情况下,释放的甲醛就越多。
长期使用劣质仿瓷碗,就等于长期在摄入甲醛,从而会出现一系列呼吸道疾病,最严重就是患癌!
延伸阅读:挑选合格仿瓷碗
一定要选购底部印有“MF”跟“QS”标志的仿瓷碗,此外劣质仿瓷碗一般用出现在“赠品”、“地摊”上,请各位家长为了亲属的健康安全,一定要认真严格选购。
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QS:质量安全认证
没有定期清洁过的案板,其真实细菌数量远超马桶,其中毒性最强的当属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足足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
如果人体长期摄入过量黄曲霉毒素,前期人体会出现厌食、发烧、呕吐,之后肝脏组织会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可以让人体患上肝癌!
案板是厨房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一定要定期清洁,可以用水跟洗洁精进行第一轮清理,之后在案板上撒些盐,用抹布、海绵反复擦拭,接着可以用醋进行杀菌,最后风干。
除了案板之外,黄曲霉毒素多存在于发霉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很多发霉的木质餐具也应当及时扔掉!
5.聚丙烯奶瓶目前主流的婴幼儿奶瓶有玻璃奶瓶、塑料奶瓶和硅胶奶瓶,其中聚丙烯奶瓶是塑料奶瓶中最常见的一类。
虽然目前聚丙烯被称为是“食品级塑料”,但一项惊人的研究发现,含有聚丙烯这种材料的奶瓶,它们会释放130万~1620万的塑料微颗粒。
如果在众多测试数据中取平均值的话,婴幼儿如果喝的是聚丙烯奶瓶,那么他们日均摄入塑料微颗粒的量在160万颗左右。
而一个成年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摄入的塑料微颗粒仅仅约600颗左右!
也就是说,笼统的讲,这些喝聚丙烯奶瓶的婴幼儿,每天塑料微颗粒的摄入量是成年人的2600多倍。
虽然目前科学家对于塑料微颗粒的研究还不算透彻,但通过以往数据可以大概得知,微塑料颗粒可以穿过肺部表层细胞,在人体肺内沉积。
此外,塑料微颗粒可以进入血液及各大器官组织,从而对人体整个健康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甚至可能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
如果想要尽量减少婴幼儿对于塑料微颗粒的摄入,但又想继续使用聚丙烯奶瓶,那么可以尽量在非塑料容器中冲泡奶粉,待其冷却后再装入聚丙烯奶瓶中,同时也要避免聚丙烯奶瓶二次加热。
因为高温可以使得聚丙烯奶瓶中的微颗粒,更容易渗入奶粉,从而进入婴幼儿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