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之后,喝水是应该更多好,还是更少好?先了解,再决定

文 / 洛书大健康
2020-12-06 09:01

人老之后,喝水是​应该更多好,还是更少好?先了解,再决定

水​是​人体存量最大,需求量也最大的一种营养物质。

研究表明,人体有近65%的成分为水,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消耗3000毫升水。人体除了从食物中获取一部分水分之外,一般还需要额外补水约1500毫升。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喝水的人很少。

据《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有65.9%的人是等渴了才喝水,只有不到5%的人会定时定量喝水。

要知道,只有当人体缺水达到3%以上的时候,人体才会感觉到口渴,是人体代谢功能受到影响的标志。因此,口渴了喝水,看是很符合常理,然而却属于被动喝水,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

更何况的有些老年人为了减少排尿的烦恼,故意延迟喝水的时间。

越​是​上了年纪,越要多喝水,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

近期,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需要喝更多的水来弥补体温调节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老年人运动时,身体减少热量挥发和提高体温的机制比年轻人慢。同时,随着年纪增大,大脑不能及时给人们发出需要喝水的信号,因此不易感到口渴。

所以建议老年人不管是否口渴,都应该适量摄入更多水分,来补偿体温调节。

老年人因为肾不好,所以需要消耗更多的水。

人老之后,肾功能开始衰退,所以尿液多,更容易缺水。

这​是​因为肾脏具有吸收功能。肾脏可以通过肾小管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源源不断的给人体补水。而随着人体的衰老,肾功能下降,吸收功能减弱,就会有大量的水分随着尿液而流失,所以老年人运动小,出汗少,对水分的需求反而更大。

也正是因为此,一些老年人就为了减少排尿的次数,就不太愿意喝太多的水,尤其是冬季,天冷之后更不愿意动。不仅喝水少,而且还喜欢憋尿,尿液中的代谢废物浓度更高,这都是不好的。

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更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尤其是在午夜或者是早晨,有尿意,要及时去排,不要赖床不起。

老年人一天之中,4个时间点要喝好水:

首先是早晨起床之后

这个时候人体是最缺水的,所以要及时喝水;

一般在起床之后,或者是洗漱之后,喝不少于200毫升水,以温开水为宜。

在进食早餐的时候,还需要进食一定量的流质食物,给人体补充水分,比如喝豆浆、牛奶、稀饭或者是面汤之类。

其次是晚上睡觉前

由于晚上的睡眠时间比较长,所以在睡觉之前(一般在30分钟内),也需要给人体补充一些水分,一般不超过200毫升。

当然也可以用热牛奶来代替喝水。

第三、每两餐之间要喝水

也就是上午的10点前后,以及下午的4点前后。每两餐之间,可承上启下,也是补水的重要时间。合理补充些水分,才更有利于人体的代谢活动。

第四、饭后30分钟左右

不管是否吃了高盐的食物,饭后一般也需要喝水。

但又不宜饭后马上喝水,一般饭后是需要休息30分钟左右,然后可以喝些水,或者喝些水果,是有助于胃部消化的。

老年人喝水的时候要注意小口慢咽,除了早晨与晚上需要喝的水量稍大些之外,其他时间喝水每次不要太多,也可以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饭前也可以喝水,但是不宜喝太多。

最好是喝40——60度的温开水,喝牛奶、豆浆或米汤也含有丰富的水分,然而不宜以此来代替喝水,老年人更不要喝含糖较高的饮料或碳酸饮料来代替喝水。

水被誉为是“生命之源”,是人体所需的“7大”营养素之一,是人体健康,以及免疫力的基础保障,所以,更不要为了减少排尿的次数而少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