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不对,暗耗阳气,这7种伤身的洗澡方式可能你就在用

文 / 浓由重健康
2020-11-06 09:02

本 期 导 读

小洗澡大养生,不正确的洗浴方式会消耗你的阳气,日积月累成病灶。本文带你从中医视角出发,了解洗澡的正确打开方式。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种事迹,某某坚持洗冷水澡,坚持冬泳,一直没感冒,身体倍棒!

有人长期冷水浴没问题

有人冷水浴导致身体长期出现问题

但冷水澡导致的悲剧也不少。

2015年夏天,浙江53岁的刘某往身上浇了桶冷水。40小时后,他因骤冷刺激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

2013年夏天,沈阳40岁的周某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引发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没有抢救过来。

2010年夏天,大连40岁的于某加完班后,在宿舍洗冷水澡,结果造成心脏病突发,猝死身亡

对于洗冷水澡是否有益于健康,中西医一直是有很大争议的。

有部分西医认为,洗冷水澡可以使血管弹性增强,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泛指外界一切不正常不适应人体生存的气候环境变化要主动避免,人不能强行让身体与气候温度作对,逆天时而行。

特别是冬天的冷水浴,会直接让寒湿邪气进去人体,阳气不能封藏而流失。

洗冷水澡的人,只是加快了适应寒冷环境的身体适应能力,实际就是身体足够强壮的情况下,能快速产能发热来对抗寒冷。但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冷水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这种适应寒冷的能力,在中医的角度看还是动用了人体肾中潜藏的阳气对抗寒气的结果,无论体质健康与否冬天都应该顺天时而动。

除了冷水浴,还有很多不正确的洗澡方式几乎每个现代人都习以为常,慢慢在危害健康。

下面带你一一来看,你中了几个?

早上、洗澡、运动后洗澡?

——洗澡的正确时间


早上洗澡(✘)


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间段,这时候沐浴,就像一把水泼在了刚刚有点温热的火苗上。

洗澡要用水,水再中医里属于阴,和阳气生发的概念是相违背的,即便是用热水,依然改变不了水是寒湿的性质。

一时阳气生发不起,一整天都会疲乏倦怠。长期早上洗澡洗头,会导致脾胃阳气生发不起成为常态,久而久之会出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病机。

可以理解为阳气不能带动人体的物质能量(阴份)参与全身供应利用产生停滞的病,症状诸如——头重眩晕、胸闷腹胀、大便溏稀、不欲饮食、慵懒不喜动。

所以早上阳气的生发,对于固护脾胃阳气是非常重要的。

  • 深夜洗澡(✘)

因为现代人加班熬夜、夜生活比较丰富的生活规律,大部分人都是在非常深夜才洗澡。

而阳气在夜晚已经收敛下潜,此时人体抵抗力是比较弱的,这时洗澡稍有不慎就容易风寒入体。而且此时洗澡会搅动阳气下潜,导致人体阴阳紊乱。

  • 运动后洗澡立即洗澡(✘)

现在健身房都是配备淋浴室的,就是方便运动完后立即洗一个清爽干净的澡,这已然被运动爱好者所接受。

但是运动后人体体表的汗孔是大开的,如果贪图凉爽洗冷水澡,水的寒湿之邪会立刻从大开的肌肤里面进去,导致寒湿潜伏在里面。

如果洗的是热水,运动后体内余热还未散出,热水又增加了体热,人自发调节就会出更多的汗来挥发散热,但是身体在热水淋浴下无法散热,就刺激神经调节导致排更多的汗,会导致津液的亡失。

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先找个安静的地方自然凉快擦干汗,等不继续流汗,体温降低下来了,就可以去洗澡了,一般在运动后休息30分钟人体就能完全散热完毕。

  • 吃完饭立即洗澡(✘)

刚刚吃完饭,血液都都流到胃部运转来消化食物,其他器官的血液流量会相对减少,此时立刻洗澡会让血液趋于体表,分散了有限的流量,造成食物消化不良。

气血虚弱的人还会造成心脏负担太大,心脏缺血。

正确的洗澡时间(✔):理论上,午后洗澡最佳,但是不符合现代生活规律,所以尽量在太阳还未落山之前洗澡最佳,入夜越早洗澡越好;运动后休息30分钟再洗澡最佳;饭后1小时再去洗澡最佳。

每天、一天多次洗澡?

——洗澡的正确频率

  • 每天洗澡(✔+✘)

在环境炎热潮湿的地方比如南方夏天,每天洗澡几乎是普遍的,因为这可以在湿热重的地方及时保持身体干净避免细菌等繁殖。

如果是在环境干冷的地方比如北方冬天就不必每天洗澡,因为频繁洗澡会增加感受寒湿邪气的机会,而且环境寒冷干燥身体也不会出现湿黏的情况,较少微生物繁殖。

反而经常洗澡会带走身体表面的油脂,干燥环境中会容易导致皮肤干裂,所以北方人几天才去一次澡堂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长时间、频繁洗澡、用力搓澡(✘)


就像上面所说,皮肤外面有层油脂,它是自动脱落的角质层和皮肤汗液混合的皮垢形成的,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长时间洗澡、一天内频繁洗澡、大力搓澡,都会把皮肤表层上的油脂洗掉,其保护皮肤的作用就会失去,皮肤细胞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

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燥则生风,生风则痒」,其中「风」在这里是指一种病因,在身体内游走不定,从而导致皮肤瘙痒。

正确的洗澡频率(✔):

夏季出汗多皮肤湿黏的时候一天一次;冬天不瘙痒不黏腻的时候可以几天洗一次,或者用热毛巾擦拭一下身体脖子、四肢、臀部、私处等易出汗藏污纳垢的地方即可;洗澡时间最长不要超过30分钟,以15分钟左右为宜。

另外搓澡不要太用力,而且不需要搓得干干净净。

冷水洗澡、烫水洗澡?

——洗澡的正确温度

  • 冷水洗澡(✘)

就如前面所说,中医并不提倡洗冷水澡,冷水是寒湿之物会损害阳气,即使是运动后热气腾腾也不宜使用冷水洗澡。

  • 烫水洗澡(✘)

中医不提倡冷水洗澡,但也不宜使用过热的水洗澡。

在冬天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喜欢开很烫的水沐浴,洗完出来是云烟雾绕的。

但是洗澡水温过高会让全身的皮肤血管明显扩张,需要大量的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从而导致心脏缺血缺氧;另一方面,洗澡水温过高可能让血压降低、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而引起休克。

正确的洗澡水温选择(✔):冬天以不带走人体热量的温度,不感觉冷为宜;夏天以稍微带走体表热量,不感觉闷热为宜。

洗澡只有清洁的作用?

——洗澡还能治病

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

我国瑶族人民,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每天劳动后都要用药水洗澡,俗称药浴。即使妇女产后导致的诸多毛病产生,也用药浴来调整,人们称 「月里药浴」。

许多瑶族妇女,产后经过药浴等调养保健,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

  • 药浴洗澡可治病

现代医学认为,中药药浴能达到这种效果是有据可循的。

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利用水温本身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较之内服药,具有见效快、舒适、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