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痰又有瘀,怎么把它们踢出去?调理身体,中医给出2味药

文 / 奇妙的中医
2019-12-02 00:06

《黄帝内经》记载:“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中医认为,气在人体内是按照经络的线路运行的,所以经络是否畅通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体内存在着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瘀堵,就能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进而所变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渐渐积累就会变成癌。

人体内的瘀和痰都属于垃圾物质,但任何人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这些物质,人体内一旦有痰或瘀形成,就会成为气血流动的阻碍。再小的痰瘀都会引起身体出现不好的状态,从而出现我们所说的“疾病”。

最麻烦的是,瘀和痰这两种物质会像水和泥一样,混在一起,“粘”在身体某个部位,聚沙成塔,慢慢侵占身体,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痰瘀这么可怕,那么痰瘀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中医眼中的“痰瘀”

痰瘀,其实就是痰和瘀。我们常说的痰,指的是咳嗽时咳出的一种粘粘的物质。

但在中医眼中,痰分为两种——“有形的痰”和“无形的痰”。

“有形的痰”就是咳嗽所咳出的痰液,这些痰平常存在于肺部,随着呼吸道发生炎症或者是呼吸道出现疾病,痰液会增多,随着咳嗽被排出体外。“无形的痰”则是看不见的,常存在于各个器官、组织甚至是血液中,维持着身体内部的正常运作。但是当身体出现失调之后,就会出现痰湿,在中医上,有“气郁生痰”或是“脾虚生痰”的说法,都体现着痰对于身体的影响。

瘀在中医上的解释其实是瘀血,中医常说“瘀积血之病也”,简单来说,也就是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阻滞,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身体健康的血液是红色的,但出现瘀血之后,血液的颜色则发黑,血液无法正常地流动,并且会给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长久之下也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痰瘀的身体症状有哪些

痰瘀严重的话会引发很多的重大疾病,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气虚血瘀所造成,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内停造成血脉痹阻,常因为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以及缺乏运动量所造成。

痰瘀体质的大便是黏腻的,并且会觉得拉不干净,味道也是比较臭。痰瘀还会使舌头变得厚腻,口气会加重,常常会感觉口腔很苦,而且痰瘀体质大部分人群都是比较肥胖的,这和正常的肥胖不同,痰瘀体质的人,腹部非常肥大,但却是松软的,常会感觉身体十分沉重。

痰瘀体质的人身体症状除了这三点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说经常长痘痘、出现眼袋和黑眼圈、唇部颜色偏暗、额头部位油脂过多、舌头有瘀紫等。


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应对“痰瘀”这个问题吗?

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拔火罐的记载,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痰瘀体质的人可以选择这个方法疏通经络,活血祛瘀。

痰湿阻滞血络导致瘀血的发生,痰瘀互结,郁而化火,导致身体各种症状的产生,症状复杂的需要中药调养,促进脾胃健康,化痰祛湿化瘀通络,使身体恢复平衡,具体情况应该根据病状和痰湿瘀浊的偏重情况,来对症下药。以下2味药,大家可做参考:

中医认为,海浮石味咸,性寒,主入肺经,体轻上浮,专走上焦,有化痰之效。赤芍味苦,性微寒,可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不过要提醒大家,这里用药仅作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调整,别盲目选择。

总之,身体内一旦有痰或瘀形成,都会对体内气血造成影响,引起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调养。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