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想要藏住阳气,需注意三个方面,饮食也要对应调理

文 / 大连广誉远
2020-10-27 09:17

深秋了,气温正式拉开了低温的序幕,秋天也将迎来它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菊红叶落秋见霜”,霜降是秋向冬过渡的开始,从这天开始,养生又要开始有所变化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一方面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另一方面,霜降15天后即是立冬,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霜降后,天气日渐寒冷,早晚温差加大,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霜降养生三防

一防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更为重要的是霜降节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是个很大的考验。寒冷具有收引的特征,易引起心脑血管的收缩,使血压骤升,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俗称“中风”的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涨。据专家统计,在我国,每12秒就会有一个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会有人因脑卒中死亡,约有5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生在霜降的时候。根据医嘱,可在这一时节服食安宫牛黄丸,荡涤痰湿,清除体内痰湿之邪,为冬令进补扫清障碍。

膳食:忌辛辣刺激,宜喝粥喝汤

秋季宜收不宜散,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对应肺。辛味发散泄肺,此时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姜,葱,蒜,辣椒等,尤其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此外,由于天气渐冷,寒冷的刺激易扰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此时,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饮食调养方面,根据中医养生观点,秋要平补,同时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品,以汤类、粥类较为适宜。

适合霜降的饮食方案是:选择易消化,健脾,又滋阴生津液(价格便宜又吃起来汁水满满的)的食物比如:

1.白菜——白菜养胃,又解渴生津,家里烧白菜时,我们会发现不用加太多的水,因为白菜本身自己就有好多汁液,但是切记白菜要热乎乎的才好吃。

2.冬瓜——冬瓜性味甘平,清热利水,养胃生津,现在很多人下焦湿热重,吃冬瓜就特别好,吃的时候把冬瓜瓤和冬瓜子留着一起煮,冬瓜子本来就是一味中药,能够润肺化痰,是中医调整肺痈的常用药。

3.柿饼——霜降后的柿子才是较好的,鲜柿子甘寒,体内痰湿重或是感冒的人就不宜多吃,但鲜柿子风干变成柿饼后,就成了甘,平的,特别好。

柿饼能健脾补胃,润肺涩肠。但是,凡事要讲度,适量吃就好。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