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属于哲学还是中医?

文 / 张其成
2020-03-04 13:36
"

养生是什么?究竟属哪个学科?翻阅典籍,我们会发现最早的冠以“养生”之名的篇章,无疑是《庄子》的“养生主”,而且这篇文章被收录在“内篇”中,是庄子自己所作的可信度很高,“养生主”中的思想极有可能对后续的“养生之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养生,属于哲学还是中医?


“养生主”是如何讨论养生问题的呢?它开篇用的是哲学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它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讨论的养生,被定格在“有涯”的“生”与“无涯”之“知”的中间,这种格局决定了中国文化讨论的“养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身体问题、疾病与生老病死问题、健康问题,而是处于“有无之间”的哲学问题。


“养生主”教人的不只是如何对待身体,更重要的是思索生命,所谓“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类似于康德所谓“无目的而合目的性”,“缘督”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可以如何。


中国文化这种对待生命的思路和针对生命问题的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道德经》。《道德经》中讲“无”、“道”是第一位的,“无”可以生出“有”。这对我们现代人很有启发意义,我们现在追求快乐和幸福,那幸福在哪?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越少越空,人越幸福。


养生,属于哲学还是中医?


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小孩阶段是最美、最真、最完善的生命阶段,而且发现小孩子说话喜欢用“为什么”,他喜欢发问,比如说“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妈妈,我会不会死?死了之后会怎么样?”类似这种问题。发问,就是哲学的本质,所以,小孩阶段思考的都是哲学问题,小孩子就是一个哲学家。这个哲学家,也就是《老子》所崇尚的人,叫婴儿。


老子特别慈祥,他讲的是“道”,又担心讲太空了,怕我们听不懂,于是他就给我们打比方,他把他所崇尚的比喻成婴儿、女孩儿。这些实际上都是讲“道”的内涵,用四个字来概括:第一个字就是无,第二个字就是柔,要柔顺,第三个字就是静,心要静下来,第四个字就是反,反向地做,反对的反。概言之,人的生命历程中,离哲学越近,越能健康、幸福、智慧;反之,离物质问题越近,很可能越不健康、不幸福、不智慧,比如纠缠于吃、喝、住、用等。

养生,属于哲学还是中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生”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医”的领地,遍阅典籍,还真是很难找到出处。就拿源远流长的中医学来说,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老总结得非常到位:“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结合陆老其他关于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的论述,陆老所谓“生生”,落脚点还是在“医”—— 今天话语所谓“治病”,然而陆老的“治”是哲学的,其对象是生命,而不是疾病本身。


由此可见,养生是生命之学,当然是中医学的应有之义。因为中医本来就有其哲学思维、哲学视野,舍此,则流于“匠气”而少了“道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