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络、润皮肤、百病消,这个地区的药浴“高大上”,如甘露一般!

文 /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2019-04-26 08:02

在中华医药宝库中,藏医药文化在雪域高原传承了上千余年,“藏医药浴法”是其优秀代表之一。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又名“五味甘露浴”,在藏医元丹贡布编撰的《四部医典》中就有记载,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外治疗法,有治疗、预防、康复等多种功效。

本刊记者/王志翔

采访专家/王多吉 北京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因身体的过度透支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亚健康的状况,民众养生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趋势下,以病前状态干预和疾病的预防为重心的“治未病”广受青睐。

北京藏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多吉说:“藏医药浴法可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驱邪而不伤正气,是内病外治、由表透内、通经活络,发汗而不伤正气的绿色疗法。藏医药浴法根据藏医药理论,借助热力和药力的双向作用,从而达到‘皮肤喝药’的目的。”

何谓“五味甘露”

《四部医典》收录了藏医药浴法的主方剂“五味甘露”,按照藏医理论,取“阴、阳、水、土、草”五类植物药,常用药物达一百多种,后来发展演化出来的各种藏医药浴配方大多由“五味甘露”发展而来。


通经络、润皮肤、百病消,这个地区的药浴“高大上”,如甘露一般!


那么,所谓“五味甘露”究竟指什么呢?王多吉进一步解释说:“‘五味甘露’由藏麻黄、刺柏叶、大籽蒿、水柏枝、烈香杜鹃5种藏医药物组成,通过外用的方法作用于机体。一般而言,‘五味甘露’是药浴方的灵魂,是主方,临床可随证加减使用其他药物。沐浴时将全身或肢体部分浸泡于药物煎煮的水汁中,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达到腠理疏通、祛风散寒、化瘀活络、消肿止痛等目的。”

在进行药浴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王多吉说,患者应首先经过外观检查,然后查验血压、心率、血糖等,发烧、妊娠、严重高血压病、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期结核、浮肿等不适宜用此法。

循序而浴有章法

藏医药浴法能直接将药物通过毛细血管渗入血管,有效增大药物的浓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但前提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照合理的流程进行。

在沐浴之前,应该保持身心平和,不能在吃饭前后进行,如果身体刚刚剧烈运动完,应休息片刻再进行药浴。浴前应先试水温,再慢慢进入浴缸,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沐浴时要注意保暖,浴室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0摄氏度,避免受寒、吹风,洗浴完毕即擦干皮肤,尤其要注意浴后应保暖、避风。

如何掌控药浴的水温呢?“在药浴过程中,对每一个阶段的水温控制十分关键。药浴第一天,水温应该由低逐渐升高,在37~38摄氏度后保持常温。第二天的水温可升高到39~40摄氏度,此后浸泡温度都应保持在这个范围。一般7天为一个疗程。”王多吉说。

对于浸泡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定。王多吉说:“药浴第一天,应浸泡半小时左右,但也可根据个体的差异增减浸泡时间;第二天起,平均每天延长15分钟直至第四天;最后一两天的时间应该适当相应缩短。”

当患者药浴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快速擦干身体,并立即进入热被子里保暖。以微微出汗为宜,且出汗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注意避免发汗时因过度缺水造成的意外事件。药浴时,要尤其注意全身的保暖,即使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也应避免风吹。

此外,还可以准备适量的淡盐水饮用。穿好衣服,稍加休息后再出门,以免感受风寒而引发感冒、头疼等病症。

编辑:王志翔

审核:马骏 监制:张旭

文字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9年4月刊(转载文章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图片:摄图网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