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枸杞子——滋肾润肺、补血养气
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按枸杞平而不热,有补水制火之能,与地黄同功。
——《本草通玄》枸杞子篇
今天
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药材
枸杞子
枸杞子,中药材名。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
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功能主治为: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性味归经甘,平。
入肝、肾经。
免费咨询微信
功效 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主治病证 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文献记载
1、《本草经疏》: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昔人多谓其能生精益气,除阴虚内热明目者。盖热退则阴生,阴生则精血自长,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二脏之阴气增益,则目自明矣。枸杞虽为益阴除热之上药,若病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须先治其脾胃,俟泄泻已止,乃可用之。即用,尚须同山药、莲肉、车前、茯苓相兼,则无润肠之患矣。
2、《本草汇言》:俗云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壮精益神,神满精足,故治目有效。又言治风,非治风也,能补血生营,血足风灭,故治风有验也,世俗但知补气必用参、芪,补血必用归、地,补阳必用桂、附,补阴必用知、柏,降火必用芩、连,散湿必用苍、朴,祛风必用羌、独、防风,殊不知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3、《本草通玄》: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按枸杞平而不热,有补水制火之能,与地黄同功。
4、《本草正》: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虽谚云离家千里,勿食枸杞,不过谓其助阳耳,似亦未必然也,此物微助阳而无动性,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其功则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尤止消渴,真阴虚而脐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枸杞食用注意事项
1、正在感冒、发烧、有炎症或腹泻的人禁食用,因为枸杞是性温。
2、患有高血压以及性情过于急躁的人,日常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都不宜食用。
3、枸杞虽然有滋补肝肾之功效,但是肝肾不虚的人没有必要服用。
免费咨询微信
药方选录 ①治肝肾不足,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痛:熟地黄、山萸肉、茯苓、山药、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炼蜜为丸。(《医级》杞菊地黄丸) ②治劳伤虚损:枸杞子三升,干地黄(切)一升,天门冬一升。上三物,细捣,曝令干,以绢罗之,蜜和作丸,大如弹丸,日二。(《古今录验方》枸杞丸) ③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分,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小茴香一两炒,四两用脂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楝肉炒,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日服。(《瑞竹堂经验方》四神丸)相传,一天,李时珍采药来到一座山上,那山上清风阵阵,流水潺潺,草木葱郁,鸟语花香。山光水色惹人心醉。行至河边,李时珍听见有嘤嘤的哭声,他循声而去,看到远处有一老一少两个女子,少者看上去妙龄年纪,她身同杨柳,貌若桃花,肤如美玉,红唇一点;老者花甲有余,她残花败柳,佝偻蹒跚,肤若鸡皮,发如干草。
少女不断呵斥老妇,不时还用柳条鞭打老妇,老妇抱头啼哭。李时珍路遇不平,立刻走过去主持公道:“住手!你一个年轻姑娘怎么可以打骂一个老妇人呢!” 那年轻女子说:“先生有所不知,我这是在管教我的孙女!”李时珍非常吃惊,啼哭的老妇不住的点头,说:“是的,她是我祖母。”
李时珍愕然,怎有这等奇事,便问那年轻女子:“你为何打骂你的孙女?”年轻女子说:“我们家祖传家规:为了族人身体强壮,香火不断,人人从小都必须每天吃枸杞子,不得懈怠中断。我今年虽已百岁有余,可我精神充足,身体轻盈,百病不生。这孩子,她不听话,无视家训,慵懒怠惰,就是不吃枸杞子,你看看她现在的样子,真让我痛心。”
哦!原来如此。李时珍连忙向貌美鲜嫩的百岁妇人请教,何谓枸杞子?枸杞子有何功效?百岁美女带李时珍来到一丛草木旁,摘下一枝,那枝条上结满一个个红润欲滴,像红宝石一样的小果子,放在嘴里尝一尝,清香甘甜,余味无穷,真是美如仙果!百岁美女对李时珍耳语:“我看你像是一个采药郎中,且心地慈悲,今天就把这一味药相传于你,日后为民造福。记住,这小红果叫枸杞子,它性平,味甘,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生津止渴,安神补血,增强免疫,养颜美容,抗辐射,抗衰老……久服能长生不老!”李时珍仔细观看这神奇的枸杞子,把百岁美女的话铭记在心,然后叩谢相别,欣然而去。后来枸杞子就作为草药用于治病了。
——枸杞子
点击了解润肺方子
-END-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