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气过后才是真正的回春,保健养生别错过了这几天,事半功倍
今天是元宵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之前,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阳气闭藏,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天气暖和、冰雪融化、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经历了一个寒冬的凛冽,终于要真正回春了。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慢慢回升,但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时常发生,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保暖工作还是有必要的。
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我国古代把雨水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将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注意:今天,我们所说的“掉书袋”就与此相关);
二候鸿雁来: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
三候草木萌动;再过五天,草木开始抽芽,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是降雨的开始,“春雨贵如油”,相应的花信则为:
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大地春回,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又充满了生机。这个时节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由于自然界阳气进一步生发,阳盛则热,因此更表示气温的升高。
雨水的民俗活动想对其他节气较少。却是养生的最好时节。睡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饮食:
唐代孙思邈提到,“春时宜食粥”,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
粥不仅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若在粥中加入一些药材,还能帮助调理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
情志:
1. 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2. 静心养气,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使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
对于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睡眠的调养,健脾的功效才会非常显著喔。
保健:
在雨水前、中、后三天做下述养生运动,以此来提高肾、肝、脾脏腑经络功能。
1. 撮谷道(提肛):即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先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每天坚持约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2. 漱口吞津: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具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强肾益脑等作用。
3. 揉腹:每日上午10时前后以及晚上睡前,大约在胃腔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次数可因人而异,饱食或空腹或腹部患有炎症、肿瘤等则不宜施行),可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