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莫养死

文 / 康复医学网
2018-07-20 01:20
养生,莫养死

咱们接着上回《你我皆凡人,大家都有病》的话头继续聊,既然病与非病根本没有截然区分的界限,那么为了更大程度地远离疾病,我们是不是得在平时做些什么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呢?比如咱们试试养生,吃点儿补品啥的?

我相信一定会有一部分读者觉得这个题目很奇怪,身边的养生者倒是见得多了,谁会去养死啊,用得着提醒别人不要去养死吗?

这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养生的明目之下究竟隐藏了多少危害,痴迷养生,很多时候非但不会产生有利于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还真的可能让人提前奔向人生的终点,一路向西天去了。

求生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蝼蚁尚且贪生嘛,万物灵长的人类贪生怕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不无夸张地说,你我之所以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大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祖先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换句话说,倘若不是我们的先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卑微隐忍地奋力活下来,他们的血脉是不太可能流淌在我们的身体里的。

寻常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一生当中大部分在做的事情就是觅食和交配,或者说只干了一件事情,交配——因为吃东西也是为了活着等待着交配的机会以及交配的时候更有气力啊。

但人类除了也跟动物一样主要干了这两件事或一件事之外,古人的脑袋瓜子里还盘旋着更复杂的东西,因为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那就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食物资源还是交配资源他都不缺的(比如黄帝),那么这些人就琢磨着如何才能更长久地享用这些资源,甚至来生来世继续享用呢?

这其实就是古代养生思想出现的动机或者说根源。

在人民普遍都在疾病的肆虐下活不太久的古代环境中,你却想活得更久,只能说,你想得挺美啊。

严格说来,养生并不属于治病的范畴,而是防病,在这一领域,中医里有一个颇被推崇的理念,即「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个理念先进不?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了。

比如说,哈尔滨这个十八线省会城市,经济上属于全国最垫底,但堵车的程度倒是跟一线城市有的一比,那我这种人又不爱早起,紧赶慢赶的坐上公交车还老堵车,迟到了还得被主任骂一顿,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我干嘛坐公车去上班呢?我飞着去,不就不会被堵了吗?

养生,莫养死

可是我会飞吗?

不会。

那你说个屁呀!

古人这个「治未病」的提法,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即想得挺美哒。但落到实处,那效果就一塌糊涂了。以清代皇族为例,9位清帝,共生育皇子113人,其平均寿命32.6岁。有意思的是,反倒是未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的皇子16人,平均寿命竟高达47.19岁,可见入主中原,学会了汉人养生之法其延年益寿的效果有多么神奇。

当然,养生观念并非中医独有,其实释儒道三家均有阐释,释家这种今生修来世的玄幻养生咱就不说了,土生土长的道家养生思想大部分已被中医吸纳继承,儒家的养生思想,近些年倒是颇有些老树开花的繁荣景象,这其中极具危害的一种思想即缺德致病学说。

在儒家的养生体系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既然「仁者寿」,那么「不仁者」会是什么结局?

儒家养生思想的内容核心在于养德,即注重以内在的德性来浸润生命,切莫说儒家所谓的有些德行在今天看来无疑是荒谬的(比如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就算那些不与现代文明相悖的价值取向,养德就能有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吗?

如果认为较高的德行修养有助于维护健康,那么必然会得出生病者是缺德的人这一荒谬的结论,这对于那些原本就被病痛苦苦折磨肉体的病人来说,无疑是在精神世界里又被雪上加霜。

比如一位认证为抗癌协会的主任医师曾在微博声称:

有爱就不易患癌。美国霍金斯博士说:「很多人生病是因为没有爱,只有痛苦和沮丧,振动指数低于200」振动指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磁场。最高1000,最低为1。喜欢抱怨、指责、仇恨别人,指数只有三四十,不断指责别人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的能量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是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多基因性疾病,搞清其成因有极大困难;其次,作为癌症的可疑病因或危险因素必须符合以下一些条件:联系的强度、可靠性及特异性,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生物学方面的合理性。

所以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确切的癌症病因还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吸烟,某些病毒,膳食,暴露于特定的理化因素,除此之外就是个体的遗传易感性。这是目前医学的局限,即使穷尽当下的手段,也只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的概率,尚不能万无一失。

当癌症的病因理解起来复杂,预防手段执行起来困难(比如有人就是难以戒烟),爱可防癌的谬说就具备了孽生的土壤。可惜这一观点,却无可靠的证据支持,更具危害的是,此种谬说的流行是对已经患癌的病人的二次伤害,试想一下如下场景:

一个肿瘤专业的医生在带领年轻的医生查房,此时病人恳切的问道:

「大夫,我这病是咋得的?」

医生回答说:

「哦,因为你缺德(爱)。」

这种缺德致病学说,从人道主义精神来说,甚至比远古时代的医学解释更加不堪,远古时代在搞不清楚确切病因的情况下,可能将这种情况归因于邪魔入侵,这种解释是把病人视为需要被关照的无辜受害者,而缺德致病学说,等于是让患者为自己患癌承担部分道义责任——让患者在忍受病痛对肉体折磨的同时,还要面对精神世界的道义拷问,这才是真正的缺德。

近些年来,国内缺德致病学说沉渣泛起,甚至衍生出了有神论及因果报应的疾病观,比如说有一个叫刘有生的神棍,大肆宣扬的“性理疗病”理论就属于此类,他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及一位患恶性肿瘤的5岁小儿,因妈妈的赎罪(三次给公公认错),居然不治而愈了。刘有生所谓的「性理疗病」对疾病的解释,就是得病——找性理原因——悔过改正——痊愈的过程。

不过这妈妈对公公不孝,疾病报应到孙子身上,这算哪门子道理?

这一套说法,在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群中,很有市场。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恶性肿瘤一直就存在自愈的个案,仅举两个北京儿童医院(王焕民、秦红、韩炜报道)的例子:

病例1:14个月女婴半年来下肢逐渐瘫软,后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恶性),因肿瘤边界不清,未能手术,也未采取其他治疗,但在随访中,发现下肢瘫软逐渐恢复,肿瘤消失;

病例2:18月男患,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因肿物巨大手术无法切除,仅取病理,术后家长放弃治疗,6年后患儿仍健在,复查超声肿瘤消失。

对于这种恶性肿瘤自行消退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满意的解释,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另类医学包括前述神棍总喜欢用个案碰瓷的原因。

说到底,既然缺德致病学说根本不成立,那么通过养德以促进健康的养生法自然就不可靠。

而道家体系的养生法相对而言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就丰满的多,比如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滋补传统。

这种滋补传统其实就是各路保健品在我国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但由于这一大类产品的效果根本不可靠,所以基本上每个产品都只是畅销一时,而后便踪迹不见。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所熟悉的什么505傻功元气袋、三猪口服液、肮离1号口服液,大阳神口服液等等如今在市场上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产品已经悉数被更有广告活力的后代同类产品拍死在沙滩上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目前仍在热卖的几款产品我就不点名了,大家只要记得凡属保健品范畴的,统统没用就行了。

当有人告诉你屎不能吃的时候,你非得问那狗屎呢,这让人很为难。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补品人参,关于人参的研究不少,但主流的观点是可能啥用也没有,什么增强体质啊壮阳啊之类的,完全禁不起严格的对照临床试验的检验。

古人在选择草木入药时,往往会受到其外形的暗示,人参嘛长得跟长胡子老爷爷似的,所以就能延年益寿呗,这属于原始的交感巫术。与人参类似的产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西洋参也一直被华人热捧,但美国本土的洋人却并不买账,美国家庭医师学会认为,人参缺乏有效的科学证据。

一说起人参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民族感情很受伤,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没必要自卑,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邻居印度有一种很出名的印度神油,为什么在伟哥出现之后,就无人问津了呢?就是因为这类东西原本就没什么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对此也有提及,程勇的印度神油放在隔壁的小旅馆里结果根本就没人动。

养生,莫养死

提到这档子事儿,就不得不提及中国还流行着一种节欲养生法,认为一滴精十滴血,不可纵欲,结果持这种观点的男人,白白便宜了隔壁老王。

其实那玩意儿的成分并不神奇,你省着用它也攒不下,不管你年轻的时候用,到了岁数这个功能一样会走向衰竭。

道家还有一种秘密流传的房中术,主张采阴补阳,这种思想当然是恶臭,因为他们把女人不当人,而是当作可用于滋补的容器,他们在行事时,坚忍不泄,直到女方丢了,这倒是客观上增进了女方的快感,后代有些性学研究者居然以为这是中国古代就比较重视女性性体验的证据,那就太胡扯了。

这种男性对损失精液的恐惧,其实与历史上的因性致病学说有关,关于这个,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再详细讨论,在本文中你只需要记住节欲养生是不靠谱的就行了。

西方人因为没有各种乌七八糟的养生传统,所以在保健品的问题方面,不像中国这么严重,比较典型的例子,应该是不少美国人坚信长期口服维生素对维护健康有好处,但其实维生素这类东西只在缺乏致病的时候补足了有用,额外多吃就属于太撑了。

近期刚刚有一项跨度18年,包括近200万人的研究,提示常规吃维生素之类的膳食补充剂并没什么鸟用,可见在贪生怕死没事儿瞎吃补品这方面,洋人也没聪明到哪里去,啥时候让他们集体接受一下中医的洗礼,分分钟把他们那些国家也变成保健品的天堂。

养生,莫养死

对于补品的问题,民国时期的作家周作人曾说到:

补药还在得势,却又加上了洋货,有些人不吃补药了,改用十全大补维他命丸,维他命丸当然有它的用处,但用处只是补不足而已,足了就好,多余悦耳别无利益。

这道理说得够明白了,有些现代人却仍是不懂,只是不断重复地上着相同的当,幸亏这些人最终都会死去,否则只要他活一天就得上当一天,美好的有限人生都被用来怕死了。

至于某种寻常食物的神奇功能的强调,各位一律不要信,什么绿豆什么茄子的,坚持均衡膳食即可,食物就是食物,五谷杂粮肉蛋奶菜而已,哪有什么神奇的。

如果保健品仅仅是没用也就罢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有风险,比如古人服用的各种丹药散剂之类,很可能有神经毒性,现代流行的一些保健品可能干扰正常睡眠,影响儿童发育,甚至有一些连卫生标准都不达标,前一阵子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审判中,那位女当事人不就是吃某种补品搞得自己重金属中毒了么……至于新闻里时不时地报道有些人自服草药导致中毒而死的更不必说了。

养生,莫养死

所以,养生or养死,还真是一线之间的事儿。

最后,可能有些读者朋友仍然不死心,保健品真的一点正面的价值都没有吗?那倒也不尽然,我认为如果保健品可以卖的足够贵的话,那么它在调节贫富差距方面的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养生,莫养死

在那些价格非常昂贵的可算奢侈品的保健品消费领域,穷人确实表现出来了远远高于富人的智慧,因为他们穷得根本没那个犯傻的资本。

其实,穷只是天下第二难治的病,而那些看不懂本文的人,得的才是天下第一难治的病呢。

关于防病呢,今天就说这么多,各位记住一点即可:保健品没鸟用。

下次我们谈治病《医死,不医生》,咦?这是啥意思啊?大夫只管死人不顾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