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最主要的是要顺其自然
“必先岁时,毋伐天和”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观点之一,对于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外脏腑、器官、皮肤、肌腠各部分功能必须协调统一,才能完成各项生命功能,达到健康的目的。人又生活在自然界里,自然界具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天时、地气、五谷、果蔬等等。因此,人还必须按照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与之相适应。此即通常所说的“顺天”, 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顺应四季阴阳的消长规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主要指春夏季节自然界以生长为主,阳气动跃,人身也应保养阳气。秋冬之季为收藏之时,阴静为其主旋律,人体也宜保养阴精。
在我们日常的养生保健中,运动健身、药物补养、起居、着装等等都必须遵循这种自然界四季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运动健身者,春夏宜以动为主(即运动量可以大一些,户外活动多一些),这是顺应春夏阳气升发、动跃之自然;秋冬则以静养(即运动量要小些,小汗即止,户外活动少一些)为主,即保养阴精,使来年春夏更能适宜阳气之动(阳气以阴精为物质基础)。以药物补养养生者,则必须了解:气为阳,血属阴,故春夏宜服益气升清之品,以顺应春夏阳气升发之性;秋冬宜服滋补精血之剂。从人的起居方面而言,白天为阳,黑夜为阴,春夏季节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秋冬季节宜早睡早起渐至早睡晚起,以守阴气。在着装方面,因为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春夏之季,宜先减下衣,后减上衣,此为养阳;而秋冬之季宜先加下衣而后加上衣,此为养阴。
二、顺应昼夜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这就是说在一天的昼夜之间,也有类似四季的阴阳变化。早晨为阳气生发之时,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苏醒而发挥功能,所以宜于运动锻炼;而黄昏,阳气已衰,阴气渐盛,应以静养为主。“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就是指人体在入夜以后,身体上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到野外去活动,精神上不要兴奋过度。否则不利于养生保健。
三、吸取日月之精华
日月是宇宙间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巨大影响的两大物质,也是阴阳的典型代表。农历初一、初二的初升太阳和十五、十六的初升月亮,是日月光华集中之时,养生家重视在此时面向日月进行吐纳呼吸锻炼,以吸取日月之精华来补充人体内的阴阳。
“养生保健应该遵循自然界和人体生命的规律,也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养生保健的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段话一连用了六个动词:顺、适、和、安、节、调,从这六个动词中能发现我国医学的养生智慧主要体现在于:顺应适度、中正平和、平衡协调。也正是根据这个思路,我提出了“养生四有”的养生理念: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心胸有量”就是心胸要如同大海一样宽阔。心胸有量心欢畅,心理平衡保健康。如果你做到了心情舒畅、心理平衡,就等于是掌握了心理保健的金钥匙。
“动静有度”是指我们在运动和宁静两个方面都要注意协调和适度。但是,有人会误认为运动就是需要越多越好,越强越好,这是不恰当的。人们需要经常适当的活动,但是千万不要过度。过度的动、过度的静,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动静有度”的静,关键就在睡好一觉。睡眠质量好,胜过吃补药。如今,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玩电子产品时,看上去是静止不动的,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静。你白天玩电脑机,晚上看电视机,24小时打手机,日久天长是危机。机器坏了换一件,身体垮了补不起。
“饮食有节”这方面,首先就是量的节制。俗语说,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我还要特别提出有关饮食的诀窍:莫劝多吃点,劝君多尝点。意思就说每天所吃食物的种类要多,吃的量要少。对于蔬菜和水果,只要“餐餐有蔬菜,每天有水果”就可以了。
“起居有常”就是指生活要规律,作息要按时,劳逸要适度,习惯要养好。
其实,养生并不复杂,完全不必把养生当成大事来进行,只要对自己的健康适度关注就行。不要人云亦云,人说吃绿豆好,便天天吃绿豆,人说吃生姜好,便餐餐吃生姜,人说微波炉不好,就坚决不用微波炉,人说多吃糖不好,就坚决不吃糖,这样必定适得其反。每天吃自己爱吃的东西,每天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这样做不是要比强制自己总吃某样东西、总做某样活动,好得多舒服得多吗?
日常生活一切适量,一切恰到好处,一切顺其自然,这才是最有利于健康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可不必一味地纠结于每一天吃多少饭、几种水果、几种蔬菜,只要自己觉得吃得舒服、睡得安稳、心情舒畅,便是健康。
无论是谁,人生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最关键的是,按你自己舒服的方式活着,你自己觉得舒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