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手上这个穴位,不仅能暖身让你冬天不再怕冷,还能增津消渴
一到冬季,气温下降,有些人就怕冷,觉得手脚冰冷,怎么也暖不热。医生提醒,除了天气原因之外,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是很重要的原因,手脚冰凉也许是身体疾病的信号。
中医认为:引起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阳气不足——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是健康的,可是如果一方下降,人就会有不良的反应。怕冷其实是“阳虚生内寒”的结果;
2、人体血虚、血运不畅所导致;
3、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相对躯干而言,手足位于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凉。
怕冷、手脚冰凉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引起它的原因有很多,最好请医生找准原因,再进行调理,比如低血压、心脏功能不够好、脾胃不适等一些疾病就可能会引发手脚冰凉。有些人手脚冰凉跟生活方式有关,一些人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吃饭少,或者因工作忙碌无法按时吃饭,或者穿得单薄,到寒冷天气自然会手脚冰凉,吃足够多的主食、穿得暖和就可以改善,同样,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的人也容易手脚冰凉,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才可能彻底改善手脚冰凉状态。
多吃温热类食物
如果排除疾病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出现怕冷、手脚冰凉多跟个人体质虚弱有关,可以咨询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生活中适当增加饮食当中坚果、豆制品等的摄入量,给身体增加能量,姜、辣椒等也可适当摄入。
千万别以水果为主食,因水果多数性偏寒凉,久食最伤阳气。喜欢早晨吃水果的女生注意了:早晨要喝姜糖水升阳,不能吃水果降阳。
穴位按摩也可以缓解怕冷、手脚冰凉症状,这里介绍六个暖身“大穴”,能让身体暖和起来。
1、全身怕冷按大椎穴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温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这也是缓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有手脚冰凉症状的女性朋友不妨每次洗澡时先用热水冲大椎穴10分钟左右,直到穴位处皮肤泛红——这就起到了类似温灸的作用,整个头颈后背乃至全身皆觉得酷热时,再停歇,沐浴后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觉;或者每日早、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10分钟,使得穴位处觉得酸胀发热即可。大椎穴还可以预防治疗感冒。如果觉得感冒袭来,出现头晕、头痛、鼻塞、咽痒等前驱症状,可以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就能帮助身体振奋阳气,抗御外邪。
2、手脚怕冷按阳池穴
阳池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名意指阳气生发之池,有生发阳气、沟通表里的功能作用。位于手背第3、4掌骨间直上,与手背腕横纹交点处的凹陷中取穴即可(将手背往上跷,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它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 操作:用拇指或者中指揉按此穴。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针对病症:手脚怕冷、前臂及肘部疼痛、肩臂疼痛、糖尿病等病症。按摩此穴还可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故有手足发冷的情况时可按摩此穴,最好是慢慢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经常按摩此穴可调节人体的元气,帮助人增津消渴,为治疗糖尿病的常用穴位。
另外可按摩或拍打胳膊:从手掌内侧往上抚摩,到手臂和肩部交接处,再从手臂外侧向下抚摩到手指,连续三次,然后抚摩另一只手臂。因为手臂上有三条阴经和阳经,抚摩手臂可以疏通手臂上的阴经和阳经,解决阴阳不和谐。
3、下肢怕冷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心部,按涌泉穴可补肾壮阳,能让手脚快速暖和。阳虚者可用拇指快速按揉,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止。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中医学认为,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涌泉被称为“接地气”的枢纽,按揉可以调节气血睡眠,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经常坚持搓揉此穴必然会促使手脚冰凉、下肢怕冷的症状康复。
4、气海一穴暖全身
“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说气海具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质虚弱韵人来说,经常按摩气海穴就能起到良好的疗效。气海穴(在小腹肚脐眼下约一寸半)。气者,气态物也;海者,大也。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气为血之帅”,气能推动精血水谷运行滋养周身,这样,五脏六腑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各司其职。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按摩、针灸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小腹部有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按揉小腹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增强体质、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也可改善怕冷的现象。按揉小腹的方法:(孕妇以及月经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小腹(双手叠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只手的力量太小),双掌以肚脐为中心划圆运转,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运转72圈,再逆针方向绕脐摩腹运转72圈。先朝哪个方向转都行,顺时针方向和逆针方向绕脐摩腹运转的圈数也不要那么讲究,大致相等就行。还可以把手指按在肚脐眼上,根据自己的承受程度调节按力大小,过一会儿,再用手指按压小腹上的其它穴位例如天枢、水道、归来、关元穴、气海等。该法女性在经期和孕期禁用。
5、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可能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阳气充足、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阳气充足,自然不怕冷。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3寸),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有个骨头和肌肉形成的凹陷,就是足三里。
每晚以指关节按压(或者捶打)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也可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6、按揉肾俞穴
怕冷、手脚冰凉也许是肾阳虚的表现,补肾是关键。
中医讲:肾藏精,分为阴和阳,怕冷、手脚冰凉是肾阳虚的表现(阴虚的症状:夜间出汗、潮热盗汗)。
按揉肾俞穴补肾精的效果极好。肾俞穴在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第2、第3腰椎之间)。肾俞穴怎么找呢?有个好办法:人体背部与肚脐眼正对的位置就是命门穴(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大致是系裤腰带的高度偏上一点),命门穴向左或者向右量取1.5寸(中指、食指并拢后的宽度)就是肾俞穴,左右各一个。
如上图所示,可直接用双拳按揉肾俞穴,也可采用下述视频中的方法:
站立,挺胸,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以脚跟和膝盖为轴,发动浑身上下各部位的抖动。双手握拳,拳心虚空,拳背抵在肾俞穴,利用抖动按摩穴位。双拳不要故意动,只是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来带动双拳进行气,起到补肾的作用。在过去,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对肾虚,慢性腰脊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反复摩擦穴位。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特别提醒:拳背抵在腰后肾俞穴(或者腰眼也可),主要是利用抖动来带动双拳按摩肾俞穴。抖动的频率可快可慢,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通过全身抖动,能使内脏运动,增强全身气血流通。
运动、晒背、泡泡脚
极不爱运动的人也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适当活动一下,散步或者在室内做一些伸展肢体的运动都可以。要注意以微微出汗为宜,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反而会造成身体疲劳、诱发感冒,晚上睡觉前可以用35~40℃左右的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但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等患者要慎用温度过高的水泡脚,以免造成血管破损和皮肤的溃烂。
中医认为人体的前为阴,后为阳,因此晒后背,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同时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