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能力,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礼物

文 / 白腿哥说时尚
2022-03-30 00:39

在路上,姿势很重要

当你想跑步时,撒开腿就可以跑吗?No!跑步是一项极具技术含量的运动,需要我们抱有敬畏之心,不要以为跑步等于迈开腿。

跑步姿势千百种,没有哪一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特征、肌肉能力、走路习惯……所以跑步的姿势各有不同,但一些基本的技术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说到跑步姿势,我们可以先从走路的姿势入手。走路姿势中最常见到的问题,如八字脚,同样会影响到跑步姿势。跑步过程中,双脚应该前后交替迈进,双脚的内侧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符合人体的结构特征,既省力又能降低受伤的风险。如果跑步时足内外翻,有时会导致膝关节的韧带疼痛,这种疼痛在走路时不明显或者不被感知,但一旦跑起来,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走路时的7倍,跑者很快就能感受到不良姿势带来的问题。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内外翻,可以拿起跑鞋看一看鞋底。

大部分跑者跑步时脚后跟先着地,因此后跟磨损多,你可以看看后跟的哪一侧磨损更严重。如果跑鞋后跟的内侧磨损严重,说明你着地时脚的内侧被过度使用,应是足内翻;如果是外侧磨损比较严重,就是足外翻。习惯前脚掌着地的跑者判断自己是否内外翻的方法也是类似的。

请记住这个感觉:

原地站立,上身向前倾至不得不迈步,否则就要失去重心、向前摔倒时,开始迈步向前。这个姿势,就是跑步时的最佳姿势,此时你会觉得有人在推着你的后腰前行。

我也是在三年前经过点拨之后,才开始关注跑步姿势,此后得以在走路或在跑步机上跑步时努力纠正自己的跑姿。跑步过程中,给身体带来冲击最大的是脚后跟先着地的姿势,经常在跑步机上训练的人几乎都是这种跑姿。

其实,真正从生理结构上讲,最适合跑者的是前脚掌先着地的跑步姿势。这种跑姿是前脚掌率先着地时,足弓发力,起到缓冲作用,然后脚后跟再着地。然而,由于足弓力量不够,我无法改用前脚掌着地的跑姿,厉害如马拉松世界冠军孙英杰也做不到,它……就像是跑步姿势的“理想国”。

而且,过去的姿势维持了二三十年,现在突然要彻底改变,这个过程会非常困难和痛苦,还会让你丧失很多跑步的乐趣,也浪费了太多更应该花在调整其他方面的精力。所以我的推荐是,尽量避免纯粹的脚后跟着地,改为脚底着地,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有的健身房跑步机面对着镜子,这样你在跑步时就更容易发现问题并调整姿势了。你可以把跑步机的配速调低,用慢跑的方式体会动作、纠正动作。当形成正确的跑姿后,再慢慢调整跑步机的配速到平时的水平,进一步巩固胜利成果。这种改变不建议在户外做,户外跑步的时候要照顾的事情太多,你很难专心于姿势的调整。

如果过去的跑步姿势是脚后跟着地,那么你需要特别注意几点:第一,要注意重心的调整;第二,一定要选择一双好的跑鞋。

伤痛,跑者的私藏奖章

活着,总会受伤。这好像是不可避免的。

跑步是一种相对不激烈的运动,有些跑者就是在相对激烈的运动中受伤好转后投入到跑步训练中的。开始跑步之前,除了要掌握跑步技术,“认识自己”的命题里还包含了解身体已有的伤病:这些旧伤在什么位置?它有多严重,何时会发作?它会因跑步而加重吗?

旧伤中对跑者影响最大的是膝关节与踝关节的损伤,对跑者而言,也是这两个关节最容易受到损伤。很多有经验的跑者都明白,受伤往往是在肌肉力量耗尽的时候发生的。

全程马拉松比赛中,刚开始跑时,跑者的肌肉力量很好,可以轻松控制跑步的姿势——身体正直、重心前倾、节奏感明显,每一步轻盈若“踏雪无痕”;但跑到最后几公里时,跑者会因为疲劳慢慢失去对肌肉的控制,身体的重量和腾空的冲击都将作用在膝关节和踝关节上,整个人举步维艰。因为跑姿发生变化,核心肌群不再能控制身体,此时也很容易出现腰部和髋关节的损伤。

肌肉力量对关节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伤病的产生都是因为在长时间的剧烈活动之后,肌肉力量匮乏而造成的。

所以在跑步之前,你真的要考虑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通过改善肌肉力量,避免旧伤复发。

至于初跑者,由于体重大、肌肉力量不足或者训练过度,经常会碰到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髋关节周边疼痛的问题。

遇到这种状况时,你首先要明确疼痛的到底是关节还是关节周边的肌肉。由于肌肉力量不足,在5公里或10公里训练的过程中,很多跑者都会出现关节附近肌肉疼痛的现象。此时可以通过休息2~3天或者减少训练量的方法来改善,也可以进健身房,在教练的指导下做局部肌肉力量训练。

有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问题是膝关节积水,学名叫“滑膜炎”,成因是大量运动使滑膜受到刺激,导致关节滑液分泌失调而形成积液。积液导致炎症,从而影响关节运动,造成关节肿胀,走路会咯吱咯吱作响。膝关节积水会令你举步维艰,平地还能应付,上下楼就惨了。

造成膝关节积水的原因很多,如跑步姿势不正确、跑鞋的减震不足、跑量过大、休息不足等。在初跑者中,体重较大且训练努力的人最有可能体验这种“专业级”的痛楚;或者在跑量增加,达到一周60~100公里时,有些跑者也会遇到膝关节积水的问题。

几年前我备战全程马拉松时,曾经一周跑5次,周跑量超过70公里,当时就出现过膝关节积水的情况。对业余跑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休息一星期或降低跑量就可以了,当关节组织吸收掉积液,就又可以健步如飞了。对专业运动员来讲,膝关节积水是很常见的,可以通过打封闭来治疗。打封闭是将麻药和激素直接注射到关节疼痛的部位,进行消炎和止痛,使之不影响训练和比赛。

不过,如果确定疼痛来源是关节,你就要非常小心。膝关节的磨损大多不可逆,但更加致命的问题在髋关节。连接股骨头和髋臼的髋关节受损后很难恢复,这对跑步的影响是致命的。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很多朋友问我,跑步伤不伤膝盖?

我自己跑步16年,在膝盖上只出现过短暂的膝关节积水问题。但总体而言,只要跑步姿势正确、技术应用得当、训练循序渐进,同时给身体休息和恢复的时间,你可以跑一辈子。

如何踏雪无痕

大部分跑者采用的是脚后跟着地的跑步技术,而很多优秀运动员的跑姿则是前脚掌着地。前脚掌着地要求跑者足弓的力量足够强,同时跟腱和小腿肌肉也要相当发达。

其实,有不少跑者小时候反而用的是前脚掌着地的跑步技术。记得小学时,班上好几个同学走路是颠着走,只要快走,他们都是前脚掌着地、脚后跟悬空的,走路的样子不好看,但一旦跑起来,就与众不同。这几位的短跑成绩都很好。随着年龄,更重要的是体重的增长,他们慢慢回到脚后跟着地的走路姿势。有时同学聚会我还会专门观察他们,遗憾的是,能使用前脚掌着地跑步技术的老同学已经没有了。

对普通跑者而言,脚后跟着地的技术最容易掌握,但脚后跟着地对关节的冲击较大。更加安全的姿势是采用脚底着地的方法。脚底着地就是用脚底中段作为主着地点,而不是全靠脚后跟着地。这种技术要求跑者对重心把握准确,上身稍微前倾,重心前置,给脚底着地提供落地时间上的可能。

大部分跑者没有能力使用前脚掌着地的技术,我自己也不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脚底着地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同时提一句,脚底着地的技术对跟腱产生的压力更大,跑前的热身,对跟腱的活动、拉伸非常重要。我本人就有过在改变跑步技术的初期,由于天冷和预热不够而伤到跟腱的痛苦遭遇。

跑步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能力,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礼物。一次疏忽,要付出很多才能扳平,跑步、工作、情感和生活都一样。而人生,就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