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蹲

文 / 秀鉴
2021-09-02 18:24

深蹲是常用的健身动作,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很多人不明就里,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那些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事情上,忽视了真正重要的因素。

本文从深蹲的生物力学分析入手,厘清关于深蹲的几个常见误解。

蹲是人类的基本动作模式之一,我们日常生活和各项体育运动中很多场景会用到蹲的动作。

蹲的类型有很多,常见的有深蹲、箭步蹲、芭蕾二位蹲、侧步蹲等。其中,作为最佳健身训练动作的有力竞争者,深蹲又是最被大家熟知和接受的。

深蹲的类型也很多,比如杠铃前深蹲、杠铃后深蹲、哑铃深蹲(高脚杯深蹲)、相扑深蹲、过顶深蹲、单腿深蹲等。

相信有过健身训练经验的同学,只要做了一段时间的深蹲,就会发现这个动作并不简单。当然,前提是要把动作做对。

初学者做深蹲,力量上的进步可能会很快,但要完善动作,需要的时间要久得多。

动作不佳最容易出现的结果是膝盖和下背部的紧绷或疼痛。

part 1
深蹲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动作?

首先,深蹲是一个全身的复合性动作。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在深蹲中,全身大多数关节都在参与。

其次,躯干(包括骨盆)、上肢和足部在深蹲动作中保持稳定和中立位,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则产生运动。

其三,在正确的深蹲中,体重和负重的重心基本上直上直下,这是通过全身各关节的良好配合做到的。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深蹲,重心都应位于足部中心。如果用杠铃训练,那么杠铃应位于足部中心的上方。

杠铃前蹲、高杠后蹲和低杠后蹲都是如此。

大多数人经过不久地练习就能掌握重心直上直下的方法,但问题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由于深蹲的复杂性,能够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有不少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那些并不太重要的事情上。

part2
脚尖朝向不重要,重要的是膝盖和脚尖要对齐

深蹲中,主要运动的三个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可以分为两类。

膝关节和踝关节是铰链关节,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运动,因此髌骨和脚尖(第二根脚趾,足部的旋转轴所在的位置)要对齐。如果没对齐,意味着在膝关节和踝关节中产生了扭矩。这是我们不想要的,可能会带来损失。

而髋关节是球窝关节,可以在三个平面产生运动。不管脚尖朝向何方,只要外开角度在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之内,都可以通过髋的灵活运动,保证下肢的对齐。

不同的外开角度只会影响不同肌肉的参与程度,并非正确与否的差异。实际上,适当地外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更容易做到的。

part3
下蹲深度不重要,重要的是髋膝踝的协调性

关于深蹲到底要蹲多深,争议由来已久。深蹲的深度会影响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和主动肌的参与程度,所以要想明确深蹲的深度标准,我们需要依次进行分析。

  • 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承受的压力随着下蹲深度的增加而变化,变化过程类似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不同的是,ACL承受压力的最大值出现在15-30度(股骨和胫骨夹角的补角),而PCL承受压力的最大值出现在90度。

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的“深蹲越深,膝盖越容易受伤”的观点是不对的,从PCL承受压力的角度来看,120度深蹲比90度深蹲还更安全。
那么,是不是120度深蹲就优于90度深蹲呢?再往下看。

  • 主动肌参与程度

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分别是下蹲和站起两个阶段的主动肌,在不同的下蹲深度,其参与程度有较大差异。

在下蹲前半段,即下蹲角度小于90度时,股四头肌的参与程度持续提高,到80-90度时,达到峰值,随后再往下蹲,其参与程度基本不变。

在浅蹲、半蹲和全蹲三种下蹲深度中,臀大肌的激活程度依次增加,也就是说,蹲得越深,臀大肌参与度越高,深蹲对于翘臀的意义也正是在此。

所以,从主动肌参与程度的角度来看,想提高臀大肌的训练效果,那么建议采用全蹲,下蹲角超过90度,甚至达到120度。如果训练目标肌肉是股四头肌,那么蹲到90度就够了。

当我们在谈论一个复合性、多关节的动作的标准时,如果不先讨论动作的训练目的,那无异于耍流氓。

那么,为什么我说深蹲的深度不重要呢?

正如前文所言,深蹲是全身复合性运动,当你选择了深蹲,也就选择了更加复合性的动作。如果你的目标是发展具体的某一块肌肉,完全可以选择其它更加孤立、精准的动作。

复合性动作最重要的是协调性。

下图展示了两种深蹲的方式,数字分别是下蹲最低点时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角度。

不同的关节角度决定了这些关节的负荷。这时,流传已久的谣言“深蹲时膝盖不能过脚尖”开始了。

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证据和逻辑表明深蹲时膝盖超过脚尖会增加损伤风险。不同人的骨骼长度比例有较大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而且,过于强调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会使得屈髋角度过大,导致脊椎损伤。

下图展示了深蹲时膝盖超过脚尖和不超过脚尖两种动作模式。

如图所示,刻意控制膝盖不超过脚尖时,髋关节的力矩增加了一倍。

有研究表明,深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确实可以降低21.8%的膝盖压力,但作为补偿,躯干的压力大幅度增加。

对于大多数健身者来说,深蹲的最佳方式是将负重均匀地分配在各个关节。这时,下蹲在最深处时,躯干和小腿接近于平行,或者躯干比小腿更加直立。

part4

重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称

在深蹲中追求力量的增长几乎是人的本能,但把这个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就容易带来问题。我们见过非常多的人在深蹲时,两侧不平衡。

下图展示了两种类型的不对称,侧倾和旋转。

两侧不对称几乎是所有问题里面最容易导致受伤的。

也许有人会说,某某世界冠军也是这样的,脊柱侧弯照样拿冠军。

实际上这是偷换概念,因为大多数人健身是为了更健康和更好看,不是为了竞技。在有一些项目中,两侧非对称是有竞争优势的,比如田径中的投掷类项目。但即便如此,不对称也增加了受伤风险。
NBA球星麦迪就因为脊柱侧弯导致的背伤提前退役。

如果你在深蹲时,左右不对称,请把杠铃放下。

part5

哪些肌肉有感觉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动作做对

深蹲练腿还是练臀一直是很多人很有兴趣讨论的话题。学员们练习时常被问“为什么**肌肉没有感觉”。

通过肌肉有没有感觉来判断训练效果,虽然有时是有用的,但往往会带来问题。

那些能给你感觉的肌肉都是特别容易激活的肌肉,包括股直肌、臀大肌、阔筋膜张肌、竖脊肌等。这些肌肉往往属于多关节动作肌,激活阈值应该是比较高的。

真正应该被率先激活的是那些深层的、看不到的肌肉,它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通过它们的工作,我们的身体得以稳定,关节处于共轴的位置。

有些迹象表明你可能有错误的肌肉激活模式。

  • 深蹲时,膝关节或髋关节出现弹响,没有疼痛,但反复出现;

  • 深蹲时习惯性憋气;

  • 动作过程中重心摆动;

  • 动作幅度较小;

  • 容易抽筋;

  • 增加负重反而觉得更轻松了。

在今天的文章中,无法再进一步说明如何把深蹲做对,但至少观念上要有所转变,肌肉有没有感觉和动作有没有做对,是两码事,而且后者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