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健身房,不配做中产

文 / 新周刊
2021-01-26 18:22

文 贾辉

让健身这件汗流浃背的“狼狈事”变成了充满仪式感的“中产日常”,健身房功不可没。

健身房是个大观园,可以看见世间百态。/图虫创意

“小姐,办卡吗?999元健身房年卡,买一年送一年。”

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样的感觉,最近走在路上,被健身房推销小哥拦截的概率越来越大了,健身房年卡的价格也愈发低得惊人。

对不少有自知之明的996社畜而言,能在完成KPI之余补足8小时睡眠已是万幸,哪还有时间去健身房?只好对同为谋生奔波的推销小哥婉然谢绝。

不过,你身边肯定有朋友去过健身房,你也不止一次在朋友圈里看过TA健身后汗流浃背的自拍、裸露的上半身,或者是角度清奇的“翘臀”;

那些慷慨解囊办了健身房会员卡的朋友,他们中一定有人只去了3次以下;

如果你也曾经去过健身房,你会发现不少人只会在健身房里用跑步机、踩动感单车。当然,“撸铁党”举着杠铃发出的“呻吟”,相信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弹指间,健身房这个舶来品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多年,从动辄成千上万元年费的“奢侈型消费”,成为了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百元促销品”。

健身这件事,早已不再是中产的标签,却不妨碍“健身党”有滋有味地在各种场合“不经意”地秀出自己的健身成果。

健身这件事,如今还配成为中产的标签吗?健身党“不经意”间秀出的健美的身材,依然能得到真心的称赞和艳羡吗?对于这些疑问,恐怕我们暂时得打个问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健身和油腻间划上了等号。

健身,从锻炼身体到“炫耀资本”

让健身这件汗流浃背的“狼狈事”变成了充满仪式感的“中产日常”,健身房功不可没。

根据三体云动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拥有健身俱乐部46050家,健身人口4327万,健身人口占比3.1%。

尽管中国健身俱乐部的门店数量与美国基本持平,但健身绝对人口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健身人口占比差距接近7倍,说明中国的健身人口基数还非常低。

在常年恒温的健身房里,运动变成了在星级酒店里下午餐般优雅的事情,你可以一边在跑步机上慢跑,一边看美剧,自觉比“沙发瘫”健康多了。

尽管花了几千块办了健身卡,只会用跑步机,也觉得这钱花得值!

在没有隔断的健身房里,你的一举一动、衣着打扮都能被列入鄙视链的一环。

是否有专业的运动内衣、知名品牌的跑鞋、举重鞋?护腕、护膝、护肘、拉带、卧推弹弓等辅助装备是否到位?身旁还得放上一罐蛋白粉,才足以被视为专业健身党。

花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去健身,当然希望看见自己锻炼“成果”的人越多越好。基于此,许多“迷惑行为”也就有了合理解释,比如:

“为什么肌肉男总是喜欢穿很紧的衣服?”“为什么在健身房举杠铃的人总是喜欢对着镜子,还会发出各种奇怪的呻吟?”“为什么总有人在健身房洗澡,不拉帘子?”……

对不少人而言,健身房有着比强身健体更重要的功能,各色人等都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各取所需:

只需要类似“我很健康”这种心理安慰的人,掏钱办个三五年的健身房会员卡即可,甚至都不必踏入健身房一步;

朋友圈素材欠奉的人,则需要健身房里的各种划船机、推胸机、史密斯机作陪,出几张“健身房大片”;

健身房更是一个绝佳的“相亲”场地,万元一张的健身房年卡,足以成为判断对方是否财务自由的门槛。

只是苦了那些一门心思想通过健身获得健康体魄、精神状态的人,无缘无故背上了爱炫耀、自恋、浪费钱等污名。

朋友圈模板,居然还有“健身房”主题。

健身,不仅在健身房里

实际上,健身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健身可按不同程度的身体锻炼来界定,分为四大类型:以锻炼肌肉为主的健美、通过运动来增进健康的体能锻炼、以增加肌肉强度及体积为目标的负重训练、借助举起杠铃来锻炼肌肉的健力运动。

简单来说,无论你是斥巨资办了卡的健身房会员,还是在免费公园锻炼的大爷大妈,本质上都是名副其实的“健身党”。

然而,当收费不菲的健身房出现开始,不少人对健身的想象就被局限在狭小的健身房里了。

诚然,健身房能提供高效、专业的训练场所和设备,但是对不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年轻人而言,既明白健身、运动的重要性,却也贪恋舒适的沙发,难以坚持。

于是,健身房成为了这个难题的“最优解”。

与其说他们买的是健身房年卡,不如说他们购买了一种“健康的幻觉”:

“花了这么多钱办了卡,下班后一定要去健身房锻炼!”结果,一口气办了三年的会员卡,却没能去几次;

办卡一时爽,办完惹尘埃。

推掉了所有的朋友邀约,计划去一趟健身房,却总能在出门前找到不去的理由:先看完刚更新的综艺吧、天冷了我不去了、下雨了不想去、疫情来了别去了吧……

更何况,这种“健康的幻觉”还越来越便宜了,为什么不买呢?

然而,在吐槽“肌肉男”“翘臀女”油腻、爱炫耀之前,我们都得先向他们的坚持、付出致敬。

毕竟,不是谁都能练出“马甲线”“八块腹肌”“麒麟臂”“腱子肉”。

如今,健身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里晒肌肉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图虫创意

全民健身时代

健身不再是炫耀的资本

凭借《宫锁珠帘》一炮而红的演员袁姗姗,因为演技不够成熟,被网民讥讽“不会演戏、还长着香肠嘴”,曾遭遇“袁姗姗滚出娱乐圈”的话题围攻。

面对一片骂声,袁姗姗沉寂了一段时间。于是,她开始健身,每天狂练一两个小时。

练了一段时间,居然让她练出了马甲线。当她把马甲线照片发到微博,居然得到了一片赞扬之声,还将她封为励志的“马甲线女王”,她的演艺之路也开始出现转机。

练出马甲线不容易,保持马甲线更不容易。/@袁姗姗

众所周知,肌肉是非常难增长的,绝不是随便办张健身房年卡、摆弄下健身房器材、跑几步、出点汗就能炼成“金刚芭比”“大肌霸”的。

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锻炼,还得配合科学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正确的动作指导。

这样看来,我们不仅不该给肌肉男女贴上“油腻”的标签,还得向他们投去敬佩的眼光才行。

在全民健身时代,健身大可不必成为鄙视链上的一环;健身房的终点,也不一定非得是肌肉与炫耀。

健身对外在形象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健身对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健康不会从天而降,必须保持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图虫创意

健身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指出,经常进行力量训练的人,至少有6种癌症的概率显著降低,经常运动还可以将烟民的肺癌患病率降低26%。

健身还能改善情绪,当你将注意力转移到运动中时,自然消解了许多负面情绪;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也能舒缓紧张的情绪。

可见,健身这件事对自己的好处,已经大大超越了炫耀的快感,又何必四处张扬呢?

最后,奉劝爱发朋友圈的“健身党”多去公园走走,看看在单杠上下翻飞的大爷、连跳三四个小时广场舞的大妈,你就明白你在健身房练的那点肌肉、流的汗根本不算什么。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