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练已经改行养猪了,健身教练真的会化为社会的无用阶层吗?

文 / 健美主义
2021-01-09 18:24

临近年关,新冠疫情再度席卷而来,

这次轮到了河北:

1月4日,河北新增确诊14例,30位无症状感染者;;

1月5日,河北新增确诊20例,43位无症状感染者;

1月6日,河北新增确诊53例,69位无症状感染者;

虽然中国整体局势把控很严,但境外输入难以避免,很多人怕再度回到2020年的春节。

整个中国都停下了脚步,一切都百废待兴,而健身行业尤其更是!

毕竟有些教练去年健身房歇业期没抗住,已经转行回家养猪去了……

不过也不亏,好歹今年猪肉价格一直疯涨,只赚不亏啊!

调侃归调侃,但不少健身教练应该感觉到职业恐慌,因为在大数据日益完善的今天,一切都可能被AI取代。

“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这是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的一个论断。

而在健身应用方面,已经出现了智能穿戴设备以及AI互动教学等多项智能应用,比起随时跑路的健身房,可想而知,谁更受欢迎。

但这些包裹着神秘未来感科技光环的“智能健身产品”真的能取代健身教练吗?

健身教练真的会化为这个社会的“无用阶层”吗?

先来看这么一个例子:

有次王家卫让演员翻译I LOVE YOU,

简而易见,这就是我爱你!

而王家卫对此的诠释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

这就是李开复曾经在《AI·未来》中提及的:爱和创意的工作永远不会被取代。

而在不会取代的10种工作中,健身教练排在了第一位。

无论多强大的人工智能只能把I Love You 翻译成"我爱你",因为严谨的大数据算法不允许它出错,可恰恰有些工作需要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需要情感支持和创意。

很多人对健身教练的定义就是:给学员传递正确、专业的健身知识,其实这是对教练最大的误解。

还记得之前采访中国健美协会委员相建华老师时说到关于健身教练。

一个好的健身教练是健身行业的核心资产,不止要发挥自我的显性职能,更要做到的是隐形职能的体现。

显性职能:比如交给会员如何跑、跳、练、游等。

而隐形职能体现在:一个教练对于学院价值观的矫正、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营造、推广。

真正好的教练首先自己要阳光、健康,其次要懂得人生、人性、人的需求,具备专业知识、技术层面、沟通方面的完善,这样才能帮助别人回归健康、促进信仰的追求。

就像被定义的那样健身私人教练——为人类终身健康服务的职业。

而这些远远是AI智能大数据达不到的……

可为什么,AI还在大举进攻各行各业,一些大的健身公司已经有了相关尝试。

他们的自信从何而来?

可能是目前绝大部分商业健身房的教练,做的并不比机器好!

因为门槛的降低,很多教练都是三天、五天速成,如果只是最基本的教练工作,那么相信可能机器会比你做得更好!

只有真正做到专业技能的传授、更具不同学员的需求制定针对性训练,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在健身过程中帮助他人获得健康,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才会被无可替代!

但AI日益发展成熟,人工智能+专业性训练,很有可能是未来健身发展的趋势。

所以,想要不被替代,那么显性职能以及隐形职能的完善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