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动感单车怎么选?来看看小米NEXGIMVS顽鹿,谁更胜一筹

文 / 微微居家健身
2020-11-01 09:57

拆箱、晒零件、组装、评外观、吹设计、挑瑕疵(通常是不重要的)、试用、讲感受、安利……

这样千篇一律的套路测评你还在看吗?是否总是热热闹闹一大篇,看完还是迷茫脸?

今天给你点不一样的,来一场家用智能动感单车的灵魂测评!

这是我经过21天的艰苦体验和深入研究之后,拿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大测评,从底层逻辑到顶层设计,深度剖析家用动感单车的本质。

文章有点长,但只要你耐心读完,就能一扫迷茫!不但能了解动感单车该怎么选,还能让你融会贯通,掌握所有健身器材的选择标准,并重新认识健身,找到充分的动力与信心!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1、 购买健身器材的本质: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某种器材,而是一个健身习惯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买动感单车、跑步机等健身器材时,你最担心什么?”或者说:“你还没下单买它,到底是在担心什么?”是怕选错?怕买贵?还是怕扰邻?怕没地方放?

都不是!你是怕失败!怕自己无法战胜人性,对健身这件反人性的事情缺乏信心,最后让自己买回来的健身器材沦为摆设甚至废品。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健身业内有个公开的秘密:购买家用跑步机的消费者,有90%都改变了跑步机的原始功能,摇身一变成了晾衣架。但其实这些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清楚自己最担心的是什么,但他们天真的以为花了这个钱,投了这个资,就是给自己坚持下去找到了一个“动力源”——“花了那么多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但结局是残酷的。

那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或者说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你需要的,其实是一个习惯,而不是一台健身设备。

因为除了对某种事物近乎病态的热爱以外,任何事情要坚持下来,依靠的不是压力,也不是欲望,而是习惯。

在一项针对各领域成功者的调查中,在被问到“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个问题时,95%以上的受访者回答都惊人的一致——“我没有想坚持什么啊,就是习惯了而已。”

那怎样培养习惯呢?

原百度副总裁李叫兽说过:养成良好习惯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达到一定次数;二是期间必有定期反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习惯的背后是成瘾机制,所以习惯无论好坏,都离不开这两个条件。

所以,选择健身器材的根本标准,应该是它帮你培养健身习惯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又是由2个基本条件决定的,那就是:

① 能保证用户使用频率的能力;

② 使用过程中及时有效反馈的能力。

这两个条件不但能作为同一健身器材品类多个品牌及产品的测评原则,甚至可以作为健身器材全品类所有产品的测评标准。因为无论你的产品在颜值、工业设计、硬件质量和价格层面表现得多么优秀,如果不能有效地培养用户的健身习惯,那一切将毫无意义。

健身最好是能像手游一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天天进行,并且在操作时只要指头点下去,你的人物即刻就有相应输出,给予你即时反馈。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像游戏上瘾一样对健身上瘾!

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两大测评原则为底层逻辑,对比Keep和顽鹿两个品牌的顶层产品设计,来做详细的测评分析。

本次测评的具体方法: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套双线测评模型:

模型说明:

① 在维度侧重上,“1人1车”测评线之所以侧重使用频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参与者在不了

解本次测评背后的习惯养成机制的前提下,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这就要求参与者不能刻意关注产品的反馈机制。而其使用频率在无形之中受反馈机制影响的,也就是说反馈机制越好,理论上使用频率也应该越高。而“1人2车”测评线则要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反馈机制的有效性。

② 在综合判断上,“入手指数”是指2位参与者在经过14天体验后,对体验对象入手的愿

望强度。1~5分分别代表“白给都不要、愿意使用但不考虑自己购买、想入手但不值这个价、有优惠就入手、马上入手”。“分析得分”是指本人对反馈机制的整体分析,得出的综合得分。最终分数由“入手指数”和“分析得分”相加而成。

① 小米NEXGIM AI功率健身车

先说结论:

接下来再通过测评人娜娜的自述以及本人的测评总结,来详细拆解测评结论。

小米NEXGIM AI功率健身车基本资料:

NEXGIM APP通过蓝牙连接 磁控阻力 半自动调阻 活飞 不可站姿骑行 功率课堂 视频课程 路线挑战 课程全免费

测评人娜娜基本资料:

女 软件运营26岁 163cm 50kg 单身 从不运动 上大学才学会骑自行车

娜娜:我对NEXGIM的第一印象是不知道怎么念这个名字。而和它见面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真的好小巧,和我的身材好搭。因为在我印象当中的动感单车或者健身车都是比较厚重,沉甸甸的感觉,因为它的飞轮体积在那里。但NEXGIM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也让我感觉这小家伙骑起来肯定很轻松。所以我的初体验就在这种心理预期下开始了。

但是打开App后我就有点懵,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上下滑屏研究了半天,发现是应该先进行一个骑行能力测试。

进入测试后,屏幕提示“保持50W持续1分钟”。我完全不懂什么意思,就理解为按照固定的速度保持1分钟,然后我就随着音乐踩踏。发现接下来每过1分钟提升10W,到80W的时候,我就完全保持不下去了,想想后面还要持续6~11分钟,信念一跨,就直接败下阵来了。

当天我也没有继续尝试的动力了,只是先搞懂了50W的意义其实就是骑行功率。哎!没有语音讲解和提示,对我这种小白简直残忍!一开始那种兴冲冲的劲头也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完全没理它。第三天在金主的督促下,我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因为在测试的时候搞懂了功率,所以已经对“功率课堂”失去了兴趣。看到“路线模拟”,我想可能会好玩一点,于是我就选择了“华盛顿州冰柱溪路”。下载了88.8m的资源后我开始挑战。伴着一首乡村音乐,一条山间小道在我眼前展开。原来就是用单车和APP的连接,骑车路过一条1.5km的美国山间小路。

​ 在骑车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脚踏的阻力比测试时高很多,这可能是APP模拟路况,调整了固定阻力造成的。

这段小路风景的确不错,但由于是用手机连接,屏幕尺寸有限,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不是很强。

之后的几天,我又体验了一条路线和一堂视频课程。因为选择确实很少,10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所以后来就完全丧失兴趣了。

总结一下,这款健身车就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产品,从最初的惊艳到后来完全无感,其实还挺失望的。如果内容不能慢慢丰富起来的话,我的态度就是:白给我都不要!

本人:

从娜娜和我本人的体验综合来看,这辆单车是目前四辆单车中反馈机制最弱,使用频次也最低的产品。

产品的硬件配置其实不低,又能半自动调阻,又解决了飞轮最小化的技术问题。但就像这篇测评开篇所说的,无论你的产品在颜值、工业设计、硬件质量和价格层面表现得多么优秀,如果不能有效地培养用户的健身习惯,那一切将毫无意义。

另外,由于这款单车的阻力调节是半自动调阻,所以阻力调节仅仅是在选择不同的骑行项目时切换固定的阻力,在骑行项目开始后的阻力调节依旧要依靠手动。这就让整个体验呈现出一种“鸡肋感”。这虽然算不上是瑕疵,因为技术应用是跟性价比相关的,但多少是一种遗憾吧。

当然,从这款产品的内容架构来看,目前的规划还是可行的,但除了内容有待一两个数量级的扩充以外,有效的反馈机制依然是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最后,也没什么好总结了,祝福它吧!

② 顽鹿智能单车

先说结论:

​接下来再通过测评人微微的自述以及本人的测评总结,来详细拆解测评结论。

顽鹿智能单车基本资料:

顽鹿竞技+顽鹿动感单车2款APP 蓝牙连接 电磁控阻 智能调阻 ERG模式 在线直播团练 3D仿真大场景模拟 赛事模式

测评人小文基本资料:

女 美妆博主29岁 173cm 57kg 单身 没时间运动 有发福倾向 需要体重管理

小文:先告诉你,这辆车我已经决定留下了!所以,还需要我多说什么吗?

哈哈调皮一下!言归正传,就让我来聊聊这次顽鹿骑行之旅吧。

根据产品建议,我先是连接了“顽鹿动感单车”App。注册登录后,先是要求我回答了13个有关运动能力的问题,然后便是系统推荐的12分多钟的“首骑课”。课程安排非常明细,12分钟里你将进行几分钟的热身,几分钟的坐姿骑行,几分钟的坐姿爬坡,几分钟的站姿骑行,几分钟的站姿爬坡等,让你在开始课程之前就对课程环节和时长、难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课程开始后,界面是一个小姐姐骑车的动画,先是通过语音和动画演示,讲解了单车骑行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式,然后便开始了骑行。说实话这12分钟的课程对常年不运动的我来说强度还是有点大,在进行到第8分钟的时候,我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实在跟不上课程要求的踏频,但我还是放慢速度跟了下来。

虽然没有表现不佳,但是骑行里程、卡路里消耗、踏频曲线、功率曲线等一应俱全。虽然不知道9300多的训练总得分是高是低,但看着数字还是又满满的成就感。然后就忍不住一键分享,把自动生成的首骑课海报发到了朋友圈。看着朋友圈满屏的点赞,感觉更满足了。

更惊喜的是,半小时后就有顽鹿教练联系我,并把我的数据分析和下一步建议详详细细告诉给我,然后在App推荐了6周18节的个性化课程。关键教练小哥哥说话还那么好听!真是怒赞!!!

之后教练拉我进了用户群,并发通知说第二天晚上在另外一款App “顽鹿竞技”有在线直播团课,所以第二天一忙完,我就迫不及待换上了健身服,准备体验团课。

起初我以为直播团课就是教练视频直播课程,大家看着屏幕跟着教练一起训练,但当我登入“顽鹿竞技”App,发现这和我玩过的赛车游戏差不多啊。一开始先选好自己的衣服和车辆,然后进入当天团课,我控制的游戏人物就出现在屏幕中央,然后当我踩动单车,游戏里的那个我也开始骑动自行车了。

随后团课正式开始,总时长39分钟。当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有点心虚了。因为首骑课的12分钟我都没能按要求完成,足足三倍时长的团练我能行吗?但随着教练磁性又富有激情的声音开始调动大家,再配上超燃的音乐,我的情绪也被点燃了,开始努力跟着教练要求的踏频踩动起来。同时看着身边其他的骑友你追我赶,我的好胜心也被激发了。

就这样,经历了各种高难度站姿爬坡、坐姿冲刺,早已挥汗如雨的我,居然完成了第一次直播团练课!这可是上次3倍的时长,6倍的难度啊!这时我才发现人在独自运动和一群人一起运动时,潜能的发挥有多大的差别!虽然和上次一样没有完全按要求完成每个动作,但我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啊!

这种激动的心情,不再群里分享一下,不在朋友圈晒一下那简直天理不容!

其实从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完全爱上这款单车了。之后只要有空,我就止不住想要骑它的欲望。 14天时间,我不但体验了教练推荐的日常课程、在线直播团练课程,还尝试了实景地图自由骑行,小伙伴组团骑行小竞赛,甚至还参与了一段全国赛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骑行这件事原来可以这么好玩!

好了不说了,我要去骑车了。

最后总结:要它要它要它!!!

本人:首先,作为一个理性的测评人,我不应该太感性地表达我对这款智能单车的喜爱,但是,它确实是在本次测评两大标准上表现更好的产品。

先说保证使用频次的能力。

在通过“顽鹿动感单车”进行的日常健身课程中,首骑课结束后马上就有教练推荐未来6周的课程。相比其他单车用户自主选课,这种方式在第一时间就为用户制定了每周至少3次的课程,并且持续6周,这个保底的使用频次就已经是其它单车不能企及的了。再加上“顽鹿竞技”基于3D仿真场景模拟游戏的多种骑行模式,例如每周不少于3次的线上直播团课,以及单人ERG模式、小伙伴组团骑行模式、赛事模式等等丰富的玩法,让玩家光尝试每种玩法就已经能增加更多的使用频次了。

再说说反馈机制。

顽鹿不但有以上所有单车的基本数据反馈,还有教练及车友群的社交行为反馈。而在“顽鹿竞技”当中,更是形成了大型电竞游戏才能带给用户的虚拟现实反馈。当一群人你追我赶的场景直观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这个中反馈的冲击力是其它单车列表排名反馈的N倍,因为用户完全被带入了虚拟的真实世界,这完全颠覆了健身行为本身,已经将反人性的健身行为转变为迎合人性的游戏行为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形容为一次健身革命!

有以上两大杀器,用顽鹿智能单车培养健身习惯真的是分分钟的事。

其实如果了解了顽鹿母公司迈金科技的背景,这一点就比较好理解了。其实“顽鹿竞技”是被称为中国版Zwift的存在,是国内专业智能骑行领域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一款软件。而顽鹿智能单车的技术,则来自迈金科技自主研发的专业室内智能骑行设备。所以将迈金的硬件技术应用到顽鹿智能单车,再将顽鹿单车接入“顽鹿竞技”,其实是专业智能骑行领域的专利技术以及海量来自专业用户的运营经验,在日常健身中的降维应用。

例如前文中提及的Q值,其实只是一个来自专业骑行领域的基本原则。但只有拥有这样的产品研发基因,顽鹿智能单车的Q值才能做到完美的155mm。而其它大部分单车的Q值,都远大于这个上限。因为把Q值做小,是需要足够的技术积累和高额的研发成本投入的。以小见大,方显专业水准与科学精神。

总结一下,在今天这个消费品极大丰富和信息爆炸的年代,选择反而成了消费者面临的最困难的事。而作为产品方,让消费者清晰的知道如何去做选择,是更困难的事。因为当一件产品做到业内相对极致的体验时,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量也一定是业内最大的。这就需要我们这样的测评人将选择的标准总结得更简单,更深入本质,才能起到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选择的作用。

所以这篇测评,我们只让简单的两条标准和与之对应的事实说话。至于如何选择,我想您一定已经了然于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