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真是个人隐私泄露重灾区?窈窕女子吐露亲身遭遇

文 / 安在自媒体
2020-03-24 16:36

撰稿 | 狗哥

编辑 | 图图


自从展开“个人隐私泄露后,你都遭遇到哪些可怕的事情”调查以来,狗哥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朋友的热烈反馈。有轻微细小的事,也有惊悚不堪的遭遇,甚至不少案例,在新闻报道中都未曾出现过。

说实话,看到这么多反馈案例,狗哥喜忧参半。喜的是有这么多朋友支持狗哥的工作,忧的是现实生活中,怎么会有这么多泄露隐私的事情,并因此而带来许多惊心动魄的遭遇,真是让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很多案例,看似感觉不可能发生,可它却偏偏发生了;不少案例,看似与我们相隔遥远,但却实实在在可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的搜罗整理,狗哥不求能够杜绝隐私泄露的现象,但求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反隐私泄露、反欺诈恐吓的经验教训,以后若自己不幸遭遇类似事件,至少能够明辨是非、有了防范之心。

下面,狗哥便将最近收到的一些反馈案例整理而出,以资借鉴。

健身房将她信息出售导致骚扰不断

以前就早有耳闻,有些健身房是贩卖用户信息的“中介”。狗哥曾在大学同学群中讨论过这个话题,为什么经常听到健身房出卖用户隐私信息呢?

其中,有一名混迹健身和舞蹈圈的同学说,如今能在健身房办卡充值的人,不是闲得慌,就是钱多有时间。这部分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在黑灰产眼中,是一条肥鱼。

以“健身房、泄露信息”搜索度娘,发现类似新闻确实不少,让人触目惊心。

近日,狗哥通过朋友关系,联系上了一位被健身房出售和泄露信息给坑到的女子。

张雅(化名)是一名刚大学毕业的女生,家境优越,长相也相当甜美,加上一直保持健身,身材格外火辣。她以前是在自己家中购置了一些健身器材,但前年年中,她感觉一个人在家锻炼颇为无聊,就想办理一张健身卡,在健身房和一群人一起锻炼。

于是,张雅通过地图APP,找到她家附近两公里内,竟然有七八家健身房。她通过地图APP的全景图,挑选了一家看起来比较气派豪华的门店,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她哼着小曲儿开着小车,来到了该健身房。

经过一番咨询,价钱不是问题,但张雅被健身房一项特殊的制度给吸引到了。即需要拍摄一些个人写真照,以及身份证照片,可以加入健身房至尊会员,享受私教陪练、会员交流、折扣返现等一系列服务。

张雅感到新奇,就欣然同意。除了以上内容,还需留下手机号、微信号等信息。她也全部照做,并未感到任何不妥。随后一段时间,张雅便隔三差五,前来健身,她发现确实是人多健身有氛围有动力。

大约两周之后,到了晚上七八点左右,张雅接到一个陌生来电,接通之后,她喂了好几声,对方都没有回音。她以为是谁打错了,就挂断没再去管。

但是随后几天发现,到了晚上,这个号码就会打来,依然是一言不发。张雅觉得有些古怪,便拉黑了该收集号码。未料随后,又有一个陌生电话打给她,电话那头终于有人说话,意思大概是他不确定张雅是不是他要找的人,所以多次拨打,想听听声音确认是不是。

张雅并未多心,不久之后,微信收到一条好友请求,通过之后,对方上来就喊出她的名字,并不断表示她身材真好,长得真好看,想交朋友之类的话。她随手回复了几句,对方就更加起劲,不但发来了带颜色的图片,还发来各种污秽不堪的文字。最终如愿进了黑名单。

接下来,添加张雅微信的陌生男子越来越多,很多人一上来就问什么价格。甚至有人说知道张雅居住在哪个小区,他正好就在这个小区附近,能不能出来走走聊聊。

张雅这才意识到,她的个人信息泄露了。但是,从哪里泄露的,她并不清楚。她首先怀疑是健身房,后来她也质疑过,健身房一口否认,说他们从不会泄露会员信息,怕同行抢生意。

张雅也问过那些添加她的男子,他们是在哪里获知了她的手机号和微信号,对方皆没有正面回答。

张雅越想越感到害怕,她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是健身房泄露了她的隐私信息,但这些骚扰确实都是发生在成为健身房会员之后。所以,她强烈要求退出健身房会员,并要求健身房当面删除她留在系统中的个人信息数据,包括照片等资料。

健身房答应了张雅的要求,她以为一切逐渐落下帷幕,没想到各种垃圾骚扰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几个月,张雅收到上百条垃圾短信,还接到网贷、房产推销、车辆买卖、婚姻介绍等乱七八糟的电话。到了最后,张雅不得不换掉手机号码,换绑微信手机,方才消停了下来。

张雅感慨道,想要办理健身房会员,一定要找知名连锁店品牌,并且绝对不要留下过多的个人信息。尤其是照片和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也要留小号。因为她后来搜索发现,某些健身房是贩卖个人信息的重灾区。他们不光骗取会员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会将搜集到的会员信息打包贩卖,甚至还包含照片等资料。

因此,张雅想借此机会提醒,尤其是长得好看的女性,在办理健身房会员的时候,尤为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否则通讯骚扰很可能会连绵不绝。

其实,张雅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她除了遭受一些言语骚扰之后,并未受到金钱、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损失。但是,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始终不可大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隐私信息会被卖到哪里,会有哪些人能看到你的隐私资料,又有哪些人会产生怎样的念头。

疑似程序化广告案例集锦

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我们发过一篇《刷抖音常被推荐电商APP中收藏的同款商品,真是隐私泄露所致?》吗?文章中提及“程序化广告”事件。

最近,狗哥收到好几起疑似程序化广告的案例,但是不同的是,他们都未涉及到具体的关键词搜索。我们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上一次,我们分享了两例疑似程序化广告案例,分别是超市买坚果,结果却在手机浏览器上看到同款坚果的广告;另一例是拍摄了一款茶叶品牌照片,结果刷抖音时收到该款茶叶的广告推送。

这两日,狗哥又收到一些读者朋友的疑似程序化广告案例,究竟有多不可思议呢,且看下文便知。

案例一:知乎推送和父母讨论的电视剧内容

李响(化名)是因为新冠状病毒疫情,隔离在家已有两个月。这段期间,他经常和父母吃完晚饭,会在客厅里集体追剧。实际上,李响对父母爱看的电视剧并没有特别喜欢,纯粹是为了陪父母看。

前段时间的傍晚,李响和父母坐在沙发上,他将手机放在茶几上,然后便和父母一起讨论选择电视剧。其父母一致想看某神话相关的电视剧,李响说了这部电视剧在豆瓣上评分不到六分,估计不太好看之类的话,父母便与他针对该电视剧进行了一番探讨交流。

大概是因为其中的神话元素,勾起了父母小时候的知识记忆,所以父母还是决定看这部电视剧。李响只好顺遂父母心意,陪父母看了两集,然后便回到自己房间。

接下来,李响照例打开知乎刷起来,没想到,一打开知乎,最顶端的“推荐”频道,推送就是他和父母探讨的电视剧。

李响说,在此之前,他从未看过这部电视剧,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更不可能在知乎或浏览器上搜索与之相关的内容。并且看这部剧是用家庭电视剧观看,其间并未触碰手机。

李响觉得背后发凉,难道放在茶几上一动不动的手机,能偷听到他们全家在聊什么?

狗哥觉得,大概并不是手机窃听到了人的谈话,有可能是手机和电视连接了家庭同一个网络,手机检测到了电视机的播放内容,所以通过程序化广告,再推送相关广告。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怕是要专业人士才能给出详细解答。

案例二:手机听到人说话并提取广告词

上文案例,还有可能是手机和电视机在同一网络下,可能彼此会传递关键词信息,那么这一例事件,则显得有些诡谲。

最近,一位叫“浪子回收”的读者给狗哥分享了一件他在微博上看到的事。讲的是一个博友前几天喝多了,跟朋友吹牛说想买一辆“迈巴赫”。然后,打开淘宝购物时,淘宝就给他推送了“康迈巴赫”的不粘锅(广告费广告费)。

很明显,淘宝上是不卖“迈巴赫”的,就算卖“迈巴赫”,也早已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你到底能不能买得起“迈巴赫”。所以,通过收集到“迈巴赫”关键词,推送出“康迈巴赫”的不粘锅,毕竟不粘锅大部分人都买得起。

这件案例确实费解,首先想到的是收集窃听了你的说话,要么是淘宝APP从你说的话中提取到了商品信息关键词。也就是说,就像智能音箱一样,你平时说的话,智能音箱不会窃听和记录。但是你一旦说的话中带有命令词,智能音箱就会作出反应。

所以,也有可能是,手机并未窃听你日常说话,而是只对你口中说到的商品词有反应。当然,这些都是猜测。若你有什么高见,可在评论区留言。

狗哥想到了一个问题,能够添加狗哥为好友,并乐意分享隐私泄露后遇到可怕事情的人,往往是过程恐怖,结局大体上还算有惊无险。

由此联想到,或许会有更多隐私泄露后遭遇的可怕事,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他们不堪回首,不愿道出。想到这里,真觉有种无力之感。只愿我们都能远离隐私信息泄露的伤害。

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若非真正地深入大众之中调查,只看新闻报道的话,很难有这般切身的感受。

这些案例,虽然可能不会太过普遍,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自己若遇到此类事件,可以引以为鉴。见多识广,有时也能帮助我们趋利避害。

本次案例分享就到这里,但此话题并未就此终结,狗哥依旧在不断搜集整理,择日继续与大家进行分享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