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九个方法帮我摆脱了焦虑症
蓝鲸路52号
我焦虑的时间,可能比一般人都早。被心理医生诊断为焦虑症,并开始服用抗焦虑药物的时候,我才初二。
简单追溯我焦虑的原因,在于我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让我很难过的事,我那个时候非常痛苦,迫切想要摆脱我的家庭。于是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上,因为当时天真地觉得,我成绩好,将来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做到完全独立。
后来,我的成绩确实从中游一路直上,成为重点初中强化班里的第一,但事实证明,我天资平庸,进入初二以后,我就觉得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当时我拒绝和父母沟通,自己也不会排解负面情绪,初二下学期开始,我出现了恐慌、头晕、嗜睡、强迫行为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手指麻木。
最后我完全崩溃了,无法上学,妈妈带我去看了心理医生,我初三那年一直在接受药物治疗。
这么多年来,我早已不再吃药,并从初二起看了相当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今在周围所有人眼里,我是一个处变不惊、相当淡定的人。当然,现在的我依旧偶尔会有焦虑情绪,但我能够很快地将自己调整过来,将情绪和生活都迅速恢复正轨。
下文对抗焦虑的这九个方法,有的是我从心理学书籍里看到的,有的是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在处理焦虑情绪时摸索出来的,希望也对你们有用。
1养成慢跑的习惯
①跑步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人本能地感到放松和愉悦,这个科学常识你们肯定都知道。我从高一开始,坚持每天晚上慢跑至今,跑步已经变成我整理自己思绪的一种方式。
我每天跑步时都会想一些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先慢跑两圈放空自己,再去想那些让我纠结痛苦的事情。效果总是会让人惊喜,运动放松以之后,那些原本让我纠结的问题,我都能想开了。
②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说:“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务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其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不要小看健康对一个人情绪的影响,如果你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你抵抗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的能力也会强一些。
③推荐两本书,估计很多人早已经看过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乔治·希恩的《跑步圣经》。我还远远没有达到,从跑步里找到信仰的阶段,但我确实觉得,在每天固定的一段时间里,固定地做一件事,让我感觉到内心安定。自己做其他事的毅力和忍受痛苦的耐力,也在慢慢增强。
2找准你的焦虑核心
这个焦虑核心,一般就是你的生活重心。比如,学生的重心是学业,上班族的重心是工作。这个焦虑核心,一般是关系到你的前途发展和生存基础的事。
初三是我焦虑症状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当时对我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不仅要忍受焦虑对我身体和心理的折磨,还要忍受成绩一落千丈的落差感,当时一进校门,我就感觉胸口憋闷,一看书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头晕和手指麻木。
但我很清楚,假如我不学习了,我的未来真的就毁了。在如今的社会,对一个家境普通的孩子来说,读书几乎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我熬着一直学下去了,并且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我不无庆幸地想,假如我当时没有坚持学习,估计我的焦虑症一辈子都不会好了。
真的,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你该做什么,请照旧去做,不要让焦虑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3不要将焦虑复杂化严重化
①首先,焦虑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现象,只是程度轻重的问题。
所以,除非真的是极其严重的心理创伤,不然我不建议任何人进行药物治疗。暂且不考虑昂贵的药价,关键是:吃药这件事,会强化“我有焦虑症”这个病帽子。
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巨大。也许短时间内吃药,可以让你睡得好一些,思维变得迟钝因而不那么痛苦,但是长期依赖药物对你的身体和心理没有任何好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心理问题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抗拒。但不论你在面对多么糟糕的现实,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走出来。心理医生做不到,药物更不可能。
②除了不建议药物治疗,第二个我的血泪教训是:不要轻信市面上的各种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方面的书确实帮了我很多,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了我的思维认知,也学到一些减压方法。但是我也一度走了弯路,我初中时看的那一堆情绪管理书籍,估计鼻祖都是弗洛伊德,很多都强调了童年阴影、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等等。我当时就把自己的焦虑不断复杂化,变得神经质不说,还把自己的焦虑全部归结于父母。
所以,不要盲目地轻信心理学书籍,请在你的生活里和你的焦虑实战,唯有如此你才能在痛苦里增强耐力。
最后,不要把自己的问题推卸给任何人。哪怕真的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给你留下了痛苦的阴影,你也应该努力重塑自己的心态。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对自己生命里一切好或不好的事情负责。
因为,还是那句话:除了你自己,没人帮得了你。
③当你变得越来越淡定,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时,如果你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人,会发现,每个人都会焦虑。
能够观察到别人的焦虑,其实对你自己抵抗焦虑情绪很有帮助。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你会很深刻地意识到:焦虑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要将它复杂化严重化。
举个例子,期末考前,我能观察到周围同学很明显的焦虑情绪。有人会更加沉溺于游戏或追剧(逃避),有人会一反常态特别话多(过度亢奋),有人会突然变得怯懦和顺从(恐慌)。
看《沉思录》时,马可·奥勒留评价马克西默斯说:“他不以笑声掩饰他的焦虑。”看到那句话我愣了一下,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尚且就有焦虑情绪,且一个人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焦虑。
也许,就如宗萨在《正见》里所说:“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所以要记住,不要将焦虑复杂化严重化。这不是你才有的问题,并且这注定是人人都要面对的情绪。
4最大程度简化自己的生活
这可能是我从小就有的习惯,我很喜欢收拾整理东西。自己的东西整洁有序,能够给我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这种简化,也不仅仅限于生活用品。我的朋友圈和空间,只关注了几个人。可能我是个心眼很小的人,当我需要心平气和地花一段时间,做一件比较费心力的事情时,我一般会手动地、刻意地屏蔽掉周围的一切干扰。
比如,在我准备四六级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在空间秀美食、秀自拍、秀逛街。我承认,我真的会心理不平衡。虽然我很清楚,一切都有代价,现在的努力学习会带给我相应的回报。但别人轻松优越的生活,真的会干扰我内心的平静。所以,我选择刻意屏蔽。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这时候再受到别人“秀幸福秀优越”的刺激,更会让你沮丧悲观,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最糟糕的。
杨绛说:“别拿自己的人生和他人做比较,你根本不清楚他们的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很多时候,我们所看见的,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见的,那根本不是实相。与其被朋友圈里伪装的幸福刺激干扰,不如踏踏实实去做好自己手边的事。
5和你爱的人保持联系
我和奶奶感情很深,深到,我在外面受了再大的委屈和挫折,都能一声不吭忍下来。但当我夜里想到奶奶时,总会忍不住泪流满面,沾湿枕头。
当我被焦虑笼罩,觉得充满挫败感,对一切都丧失兴趣的时候。我会和奶奶电话视频,只要看着她,我就会觉得心里很踏实。
在那个你可以做回孩子的人面前,你会感受到被爱。你会默默明白,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拼命努力,但是争名逐利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那些真正爱你的人,只盼望着你健康、快乐。
6避免陷入强迫思维的怪圈
①“你不等于你的想法。”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在没有经过刻意的思维训练之前,我们都是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着,而不是有意识地在控制自己的大脑。在陷入焦虑情绪,负面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卷席而来的时候,你也要保持镇定、观察它们。让你脑子里的负面念头策马奔腾呼啸而过,告诉自己:这是一些糟糕的想法,这和我没关系,我不能被它们控制。
有了这样的意识,你已经和你的情绪保持了一定距离,而不是深陷其中。你只有先跳出自己的焦虑,才有可能驱散它们。
②在焦虑情绪非常严重,你有意识去观察和控制自己的念头,但依旧跳不出那个怪圈的时候。立刻从手头的事里停下来,找一个安静开阔的地方散散步,或者直接换上运动鞋出去跑几圈。
如果负面情绪太过强大,不要硬碰硬和它抗衡,想办法发泄它。
7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种“底线思维”非常有用,既能够让你在遇到大事的时候,保持镇定和坦然,也能够让你早早认清客观现实和自身水平,督促鞭策你提前努力,而不是抱着对自己不合理的预期,直到deadline将近才猛然清醒,继而陷入“没时间了”的恐慌和焦虑。
8和共同生活的人保持良好关系
我本身是不喜热闹的人,也不擅长人际交往。刚进大学时,我和舍友的关系非常糟糕,并且我也没有主动去调解,唯一的方法就是泡图书馆,除了睡觉不回宿舍。
大一下学期,我才慢慢找到了和舍友相处的方法。虽然她们三个中并没有与我相似投缘的人,但目前都可以相处融洽。
如果是要每天见面、长时间相处的人,一定要摸索出与他们和谐相处的办法。负面情绪非常消耗你的意志力和精力,会让你觉得孤立无援、受到排挤,因而遇到挫折或难题时,你会更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我无法给出恰当的人际交往的答案。但我一直相信,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尽量多付出、少计较,并对身边的人持有善意,这一点错不了。
9有意识地培养知足和乐观的心态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之前一直以为,脾气好、性格乐观,这些特质都是天生的。但后来发现,就算是心态,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次的选择,都有积累效应。当你把一些积极的观念、思考模式、行为模式,不断重复直至固化,变成你自己的习惯以后,你控制情绪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你的心态也会潜移默化发生改变。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心态糟糕、情绪有问题的人,那只能破罐子破摔,已经没救了。当你特别努力去做一件事,总会有回报,调整心态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