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的我与抑郁擦身而过,让我开始看清这些人的样子
那是大约生完宝宝一星期左右开始,傍晚时分,我会忽然伤感。那份伤感袭来的时候,眼泪真跟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其他似乎都远去了,唯有一份难受的心情,伴着眼泪的味道...
因为医者的身份,曾经接触过一些产后抑郁的人群。自己怀孕以后,也或多或少听到产后抑郁的字眼儿。在我的头脑里,抑郁不过是过于关注自己的后果之一,压根不会出现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万没有想到,产后的我与抑郁擦身而过。所幸陷入不深,及时抽离。回忆过往点滴,开始看清自己,看清家人,也看清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经历的人。
体力不支,是抑郁的根源。从我的经历来看,体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经历分娩的过程,女人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大的肚皮空了,表面的由实而虚,人本身也会有些发虚的反应。加之激素水平的变化,抑郁的发生,真的不足为奇。
作为一名30岁的初产妇,尽管我一直很注意身体,甚至生之前的几天,还能每日一万步的运动量。但顺产过后,身体如散架了一般。身体散架,甚至抱着孩子吃奶都觉得费力。而每2-3小时一次的喂奶频率,又是谁都无法替代的。随之而来的睡眠不足,更造成了体力的消耗。基本的吃喝拉撒洗,都需要他人料理。面对新生宝宝基本的料理,也难以自己完成。这种时候,尤其对于向来独立自立的人,更加容易心情波动。
我的体力大约到2个月的时候才完全恢复,而体力的恢复,也让我重新恢复自信和阳光。
告诫来者,保养体力是避免心情抑郁的关键。
宽慰经历者,你心情的变化,也许源自身体的能量不足,养好身体,心情自然就好。
未及时适应角色转换,是抑郁的助力分娩,让一个女人成为真正的妈妈。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转换。没有商量没有时间,分娩成功的当下,孩子出生的瞬间,这个小生命给了你新的角色——妈妈。而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带来经验不足的慌张。那一份与生而来的母性关爱,短期内的及时适应,对于妈妈们来说真的不易。
孕期虽然大腹便便、行动不便,虽然日日期盼与孩子见面,但孩子的出生,也意味着无法再时时刻刻与你在一起。所谓每一次相聚也是一场别离。这对妈妈来说,不同的人程度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心情波动。尤其是当孩子被他人抱着的时候,会有一种不情愿的感觉。
我的这种感觉持续时间不长,我想这是一种母性的占有。当理性慢慢升起,角色适应,就会好起来。
告诫来者,可以在孕期提前做一些思想准备,尽快调整自己进入角色。
宽慰经历者,我们一定能适应,只是需要时间,慢慢来。
家人的表现,是压倒抑郁的最后一根稻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想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最脆弱最需要关怀的日子。记得那天,我坐起来喂奶,恶露一下子浸透了床单。看着脏了的床单,不知为何我就泪如雨下,难以自已。爱人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抱着我。一份理解与关爱,让我心里很暖,一下子好了很多。本以为可以这样很快好起来的。然而,因为工作的原因,孩子爸爸在我月子里的第二周,突然不得不去外地。这个无法改变的调动,成为了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公婆非常尽心尽力的照顾我,但那时心情低落,他们于我而言毕竟还是陌生人,难以短时间内沟通心灵情感。那个时候,我发觉世界上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真好,那个时候,我只想见到自己的亲人。后来我妈妈和妹妹也赶来陪我,有她们的陪伴与照顾,我的心情纾解了很多。
到后来爱人回来,妈妈和妹妹又一直陪伴我,逐渐的好了起来。
告诫来者,提前与爱人沟通好,希望他能尽到作为丈夫的责任与关爱。最好请自己的家人来照顾,可以帮助自己平稳度过。宽慰经历者,去找自己喜欢待着舒服的人,不要在意其他。特殊时期对自己好一点,很快就会好起来。
关爱抑郁的人,他们有他们的不容易作为一名医生,我常常遇到焦虑抑郁的病人。每每遇到,尽管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反感的。因为身体的疾病好调,而心理问题难医。尤其门诊的时候,这类病人会喋喋不休,或者极度怀疑,或者难以沟通。说实话,我的内心是有些不屑的。那时我总觉得抑郁的人,其实就是太关注自己,直白的说就是自私。如果能够把心打开,多去关注外界,就不会抑郁。但当自己真实的经历了以后,才知道,抑郁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不容易。他们并不一定是只关注自己,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缺乏了生命能量,身心都难以安泰,所以才会表现为心情的焦虑抑郁。而自己那时的反感,一是对这些人缺乏理解关爱,二是没有好的治疗办法。所谓自己无能而表现为反感。
做了母亲,有此一经历,我会在日后的行医生涯中,更为检点自己。无论哪一种人,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有他们自己的不容易。而面对焦虑抑郁的病人,我会更多一份理解、关怀,更加的去体谅、倾听他们。并在日后努力学习,希望能真正的为这些人实际解决问题!
感恩孩子,那份单纯的赤子之爱;感恩爱人,倾尽所能的陪伴;感恩家人,尤其是母亲,无怨无悔的爱!也感恩曾经我内心反感过的病人,对我的信任!愿人人都能身心健康快乐,充满生命能量,远离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