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要关注考生心理
作者:李焦明(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了帷幕。考试结果因人而异,高考后考生的心理状态,需要格外关注。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成绩如何,对不少考生会有很大心理影响——有的发挥出色,欣喜若狂而致乐极生悲;有的发挥失常,悲观失落进而烦躁自责。这个阶段是考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井喷”期,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发生悲剧。
解决高考后的考生心理问题,关键还是要帮助考生对高考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高考只是人生中众多考试中的一场考试,有人发挥失常,有人发挥超常,都属正常。对考得好的,不妨泼泼冷水。对考得差的,要帮其走出高考“阴影”,积极、阳光地开始新生活。
尤其对于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考生,有关部门应设置和开通免费心理热线、微信公众号、QQ等,接受考生心理咨询,解开部分考生的心理疙瘩。新闻媒体应该淡化对“高考状元”和“高考高分”的追捧,多宣传报道一些高考失利的同学通过发奋图强成功成才的案例,对高考失利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助其重拾自信。
学校可以针对考生举办公益心理辅导讲座、高考征文、朗诵、唱歌、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邀请高考失利,但最终成功成才的校友回校做励志报告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悬挂标语横幅、张贴或通过电子显示屏播放有关漫画等,引导考生做好心理调节,呵护心理健康,避免教育“真空”。
考生及其家长也要适当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心理调整,比如旅游、看书、跑步、打球、登山、看电影、做义工、规划未来等,或者让孩子跟着家长学做饭、做点家务等,劳逸结合,不可疯狂放纵。有些考生神经敏感、情感脆弱,而且有点叛逆,家长及亲属与孩子聊天时尽量不要提有关高考的事情,发现孩子异常,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旅游景区可以针对高考生和家长进行优惠或免费开放,为考生和家长放飞心情创造条件。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院等要播放青春校园励志节目、电影、电视剧、高考专题文艺晚会等,缓解高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焦虑。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