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拖延症的我刚知道,拖延症原来可以这么治!
“任务的Deadline就在明天!”这是很多拖延者都害怕听到的一句话。
许多拖延者生活在自己的时间中,他们的时间观念通常跟钟表上的时间不同步。如果你曾经经历过拖延,你一定体验过时间给你带来的压迫感和恐惧。但是即使我们提前把时间安排好,仍会在任务进行时陷入时间混乱之中。常常是一开始事情进展很顺利,但突然之间发现时间不够而变得晕头转向。
为什么把时间安排好,我们还是会拖延?这个问题直到我看到《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才找到答案。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在书中说: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想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认识时间的。
人是如何理解时间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从来没有就时间的本质达成过一致意见。牛顿相信时间是绝对的,不管有没有人注意到它,时间始终存在。康德指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认知时间,但是我们却可以体验到它。爱因斯坦甚至说时间是虚幻的。即使众说纷纭,我们依然可以将时间分为客观和主观的两类。
1.客观时间
“客观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它是不可更改的,可预知的。比如我们知道每年都会有10月1日;如果你没有在电影开场前赶到,你就错过了开头;每一个生日都标志着你离生命的起点又远了一年,离生命的终点又近了一年。
2.主观时间
相反,我们对时间的流逝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而这是不可量化的,也无从比较,这就是“主观时间”。有时候我们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还有一些时候,时间又慢得像蜗牛爬。当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比如上网、打球、赖床,时间都过得令人无法置信的快。当你做一件你不怎么喜欢的事时,一分钟就可能感觉像一个小时那么长。
因为主观时间的存在,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和朋友约好九点出发出去玩,那可要小心。因为很有可能,你想要在08:45做好准备,09:00准时出发,而你的朋友以为你的意思是在九点和十点之前动身。
时间冲突怎样引发拖延人类对时间独特的主观感受让我们变得独一无二,但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挑战是:如何将我们个人的主观时间跟具有不可动摇性的钟表时间完美整合到一起。
如果你足够幸运,可以在它们之间达成无缝连接。这种情况下,当你在沉浸于某件事情的同时,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离开,为准时赴约而适时动身出发,而不会在妥协中失去诚信。或者,当你在做一个周期较长的项目时,虽然最后期限还遥遥无期,也感受不到一丁点压力,能够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然而,我们很多时候会拒绝接受钟表上的客观时间、坚持遵行自己的时间概念,不愿意也不能认知到自己的时间概念与钟表的差异,这时候,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会产生严重冲突。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势必会造成拖延,而拖延者却常报以一种可以掌控时间、掌控他人、掌控现实的幻觉。这种冲突正是拖延者的心理问题导致的。
根据《拖延心理学》书中的说法,人们是参照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也就是说主观时间在这3个参照物下成型。如果你只局限于其中一个时间坐标,那么你的生命观就会发生偏差而受到局限。
比如,很多成年拖延者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青少年时期,青少年通常是对于时间的流逝是毫不在意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们卡在青少年的时间概念中,因为跟成人世界格格不入而陷入了工作、家庭、健康和财务等诸多问题之中。
具体来看,拖延者主观时间的内部不平衡可以分为有3种形式:
1.时间迷失:沉溺当下,回避未来
当你深陷某种喜悦或者说当你正玩得开心的时候,你会期待一直生活在不受时间限制的现在,你可能感觉到自由独立,但不能让生活真正迈向未来。
2.时间断裂:回避过去,重启当下
某些情况下,你对过去的自己不是很满意,不想辨认出上次那个拖延的“你”或失败的“你”。你想遗忘掉上一次的恐惧、焦虑和压力,并预期这一次你将乘着能力与灵感之船一帆风顺到达彼岸。但在没有接受过去的你与现在以及未来的你之间的情况下,你丧失了自我的连续感。
3.过去的好时光:沉溺过去,回避未来
这种情况下,你用过去荣耀的回忆应对现实生活的痛苦,为了得到一种缓冲和安慰。但这种短暂的安全港湾无法让我们解决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拖延心理学(豆瓣拖延小组的镇组之宝) ¥23.7 购买
《拖延心理学》的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思考自己跟时间的关系,以及在时间中是如何体验自我的,来帮助我们承认和接受客观和主观两种时间,并有能力在两者之间有弹性、自然地过渡和变换。这正是一种成熟的时间观。
时间不好也不坏,不快也不慢,不是朋友也不是仇敌,它只是存在着。希望你也能学会怎样跟时间相处与合作,在它的疆界内尽可能充实地生活,而不是将宝贵的生命浪费在跟时间的争战上面。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