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种心理,离没朋友不远了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在露天游泳池中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结果耐人寻味。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溺水”时,累计有20人进行了营救;当孩于“溺水”时,累计有32人进行了营救;而当妙龄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的数字上升到50人。心理学家称,这个试验可以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虽然同样是救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基于自己利益”的潜意识倾向。
关键词:自私心理
自私是一种极端利己的心理,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出为达到个人目的,侵吞公款、诬陷他人、铤而走险。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
自私心理的产生原因
从客观方面看,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面不得不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由此,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另外,病态文化的积沉和社会控制不严,也为自私心理的滋长创造了条件。
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是脱离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会倾向于自私。
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在意识到自己的自私行为时及时调适,自私心理就并非如洪水猛兽般可怕。作为自我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调适。
克服自私心理的方法
内省法
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些标准有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和榜样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对照榜样与规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多做利他行为
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作些利他行为。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私心很重人的人,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回避训练
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弹不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