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没效果?你应该管理大脑
静待花开/文
盛夏的雨季,下班后与闺蜜相约晚餐。左等不见人,右等没有影。20分钟后,大小姐终于一脸忙乱地出现了。两厢落座,就开始不停的吐槽,抱怨工作太多,事情太乱,一天到晚干不完的活……这场景几乎成了每次约会的惯例。“我上次推荐的时间管理方法,你试了吗?”“没有用的。我刚定好番茄钟,还没定下神,就被一个临时会拉去了。回来以后,又是一桌子的待办等着,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弄什么闹钟了!”“看来,你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时间管理,而是,大脑管理了。”“?”
1 古老而神秘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由1600亿个细胞组成,每天依靠其间的万亿条连接来处理成千上万的指挥任务。而我们的生物钟作为统筹全局的“司令官”,对这万亿级的互动进行指挥协调。
(1)三种脑系统
大量心理学研究证明,人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它们通过每时每刻的默契合作,帮助我们达到最佳状态。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互相竞争。
三种脑的对比如下:
(2)反射脑的快速
反射脑的原型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大脑,面对外界的即时刺激,快速做出反应:打或者逃!因此反射脑可以并行处理多种任务,而且速度快、消耗小、结论简单。但是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会导致大量的偏见和直觉效应,从而指挥身体做出不恰当的反应。
(3)存储脑的放松
只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存储脑才能顺利执行信息处理的任务,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模式。正是因为思考脑的休息减少了对能量和专注力的需求,从而为存储脑提供了更为高效的工作空间。
(4)思考脑的专一
也许很多小伙伴看到对比表中的“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都会摇头说;“不对!我几乎整天都是几样事情一起做,没有问题呀。”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计算机是如何并行处理多任务的吧。做过编程的小伙伴们应该会了解,计算机看似的多窗口处理,实际上是将其中一个任务中断,“现场保护”起来,执行下一任务,处理完成后,再次寻址到上一任务断点,读取数据继续处理。这恰恰也是我们的思考脑面对切换时做出的反应。
而且对于人类的思考脑来说,“现场保护”和“断点寻址”的过程,往往涉及到更为庞大的数据,往往还包括断点的情景思路等一些无法用具体数据描述的感官现实。如果频繁在不同工作之间切换,必然导致大量的精力开销,如此一来,效率不低才怪!简单来说,多任务切换会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时间损失
信息丢失
消耗大量的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忙忙碌碌一天以后,头晕脑胀没精神的原因所在了。
(5)延伸思考
正因为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致使我们对大脑的使用与其原有的工作原理相冲突。人类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才将身体(包括大脑)进化到了今天的状态。因此,在尚未发展出更加适应时代的新大脑之前,我们是否需要学习并练习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大脑,从而提高人生质量呢?至少也要保证身体健康,工作安全吧。
2 大脑管理的正确姿势
(0)“忙忙碌碌”怪圈
相信不需要过多的描述,小伙伴们观察一下周围,抑或仅仅是自己的一天工作状况,就会了解八九不离十了。
电脑屏幕上满屏开着聊天窗口,2-3个电子邮件帐号随时提示着信件状态,接听固定电话的同时,用手机查收微信、QQ信息,或者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工作安排。这边正在讲电话,那边领导就过来安排了新的任务。刚要坐下写个报告,突然又被叫去参加一个临时会议。好容易没有人来打搅了,寻思开始给报告起个头了吧,突然感觉手机好久没响过了,于是拿起手机开始各种刷,各种戳……这样下来,一天的时间被推着走得跌跌撞撞,在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又会萌生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我这一天都做什么了?”毫无头绪。这,是你么?
我给这种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叫“无效率被动工作”。每天的工作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掌控,相信谁都不会喜欢一直被各种外界因素所绑架的状态。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陷入怪圈,无法自拔的呢?答案就是:我们的用脑方式!因此,书中为我们提供了4大脑解锁方式:
(1)离线思考
>>个人方面:固定时间段彻底离线,培养专注的思考处理问题习惯。
>>团队方面:尊重身边选择离线状态的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TA们。
>>领导方面:不要制定随时在线应答的规则,鼓励员工进行深入的离线思考。相信我,这样绝对不会降低一丝的工作效率,反而会让部门的氛围和创新能力极大的提高。
(2)批量处理
在进行批量工作前,我们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确定事件的优先级(判断重要、紧急2个维度的前提,只有能够带来最多愉悦感的东西才能为你提供充足的动力)
找到高价值活动(那些能够决定80%成果的20%)
>>个人方面:批量工作的6要素
>>团队方面: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比如说轮岗在线处理紧急事项,就充分发挥了团队作战优势。
>>领导方面:从根源上消除多任务并行的可能性。读过书中列举的多个危及安全的真实案例,让我们看到,管理层重视杜绝多任务并行方式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3)充足的睡眠
(4)科学应对负面压力
3 大脑管理的实践
(1)计划与复盘
无论是离线工作、批量处理等方法,都需要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体察。正如前面说到的,每天被事情推着忙乱,正是因为缺乏对事情的觉知,被动的完成一件又一件的“紧急&重要”工作。那么,这种状态如何能破呢?
冥想,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方式。刚开始,大家都会经历一段静不下来,胡思乱想的阶段。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下去,逐渐地就会感觉到当下,会看到自己的思绪。并且在非冥想时间也会形成一种惯性,从而有意识地去生活工作。同时,冥想的方法也顺应了书中,大脑需要时间消化处理信息的工作原理。
当然你可以用列清单,定计划等等一系列的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方法来做这件事。但是,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感受到大脑的运转是根本,釜底抽薪的方式不妨尝试一下咯~
(2)关闭内外干扰源
离线意味着专注于当下的活动,如果你做不到彻底关掉互联网,那么一定要关掉所有的信息提示。我最反感的就是在屏幕下方不时地弹出“XX上线”“XX离开”“某明星又如何如何”。这种强加于你的信息,都是很强的干扰源。让本来专注力不够的你更加容易涣散精力,导致效率低下。在这里澄清一点,我们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来关注时事要闻,而不是这种互联网想什么时间给你,你就需要去了解的。上下线的提醒就更是多余。我们不是侦探,也不负责考勤,某人的在线离开与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事情直接交流就可以了,还是尽快关掉为上策呀!
关掉外界的干扰后,就是自己内心的管理意志了。如果你做着A,脑子里想着B,注定是没有效率和质量的。所谓“心流”的状态,是我们的追求,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必备能力。
(3)将专注培养成反射脑的活动
这个就有点好玩了。相信一定会有人问:“之前不是说反射脑只是处理简单事情的系统么?专注是思考脑的专利呀。”咱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驾校学习开车,想必大家都经历过。刚开始我们运用思考脑努力学习、练习,即使全神贯注也还会出现各种错误。一旦毕业了,上路了,开了2-3年了,思考脑还会像刚开始那样全力以赴的专注在开车上吗?当然不会了。但是,谁能说开车上路不是一件需要专注的事情呢?
上文说到的各种管理大脑的方法也同样可以经过长期的练习强化,成为反射脑的自然反应,而不用过多的消耗思考脑资源,既提高了效率,节约体能消耗,也避免我们有限的意志力被过度使用。
“我发现跑步是理清思绪,获得更多精力,以及找到时间思考我在脸书应对的挑战和我们公司哲学的绝佳方式。当我出行时,跑步是一种在一整天密集开会之前探索一座新城市、克服时差影响的绝佳方式。”
最后,引用扎克伯格的一段描述。跑步使他成功地进行了大脑管理。小伙伴们,你们的方式是什么呢?
-END-
静待花开
最会写作的理工女,最会坚持的宝妈。立志于把书读薄,将满满的干货分享给大家!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并关注我的专栏,每周都会有新的干货分享给大家,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