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文 / 余容灵讲健康
2022-03-30 00:29

老师,您有没有出现过这种状态:

明明是一个爱说话的人却突然沉默了,紧咬牙关,闭紧双唇,做沉思状;明明是一个爱笑的人却不爱笑了,一脸愁容;明明平时并不斤斤计较,突然因为一点小事咆哮不止,暴跳如雷。甚至疯狂喝酒、猛烈抽烟,猛吃猛喝或食欲不振,夜不能寐或常常失眠,精神萎靡、心不在焉等。

亲爱的老师,你有可能生病了。

2020年初,英国《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一项收集了20,000多名教职员工数据的研究发现,英国如今约有5%的教师正遭受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导致了1/3的教师选择在工作五年内辞职。

其实不只是国外,国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2019年,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协会指导发行的国家级刊物《明日》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的文章。该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32.4%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教师中亚健康心理患者占到72%,其中61.2%的中小学教师有焦虑征兆,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心胸狭隘、自我封闭、情绪不稳定、牢骚满腹、过于自卑或自负等。

可见中小学教师心理失衡现象相当普遍。

01

亲爱的老师,我们是如何变成这样的?

1.教师变成“出气筒”

随着多起“学生遭受体罚后自杀”的新闻事件发酵,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意外而引发的“校闹”事件影响的不只是校长等管理人员,教师作为学生群体在校密切接触的人群,也承受着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往往充当着“出气筒”的角色。在此现状下,教师越来越不敢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管教,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2.非教学工作压力大

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0-18节,除了教学任务之外,教师还要承担很多非教学工作。2017年,新教育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的调查报告》,其中指出教师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烦琐的非教学事务性工作消耗了教师大量精力,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大多采取跟班、坐班制,教师不仅每天批阅大量作业、试卷,还要定期进行家访等。

此外,据新学说了解,很多学校都会以学生成绩为标准为教师制定KPI,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在现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硬性的管理规范和规定,量化的检查与评价方法无形中加剧了“同行相克”的激烈竞争。然而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成绩为导向的KPI很难形成统一标准,再加上学期末,学校依此对教师进行终端评价,更导致了他们产生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

3. 领导的压力

与领导的关系不和,是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这些领导能够从物质上对我们的生活施加影响,可以控制我们的工作权限,给予或撤销对我们的提升,对我们能否成功地申请其他部门工作产生决定作用的推荐。毫无疑问,领导可以主宰我们职业生活的许多方面。

以上只是影响教师的几个原因,教师的成就感缺失、权威性缺失、社会地位、经济压力等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02

亲爱的老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转移注意力

比如你睡了七个小时,脑袋仍然昏昏沉沉的,怎么解决呢?你肯定会再多睡上一个小时。如果你在电脑跟前呆得时间长了,视线模糊,你怎么脱身呢?你应该尽快站起来,走到窗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者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座椅等。

所以,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如果事情还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将一时不好的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想一些能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和活动,让自己的情绪适当的调整过来,不要沉湎于悲伤的情绪之中。这个方法只能起到临时的作用,想起这个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再度陷入这种不良情绪中来,所以不是根本的方法,当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运用。

2. 广泛的爱好

广泛的爱好可以增加人的活力,使生活生机勃勃。可以听音乐、钓鱼、绘画、集邮、打太极拳等。这些爱好可以舒缓压力,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利。

3.及时的救治

如果感到不舒服,我们应该及时赴医院诊治。另外,最好的心理医生是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后,若效果不明显,或者心情还在恶化,应该走进心理咨询门诊,接受心理医师的治疗。

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老师,难以教出健康的学生,也请大家给老师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一些自由喘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