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梅医生:孩子自残、自伤,甚至想自杀,父母应该怎么做?

文 / 皮皮妈妈育儿经
2022-03-19 18:21

刘惠梅个人简介

1975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曾就职于沈阳市铁西区神经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与科研工作40余年,分别担任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病房科主任、门诊科主任,因工作突出,1991年被沈阳市卫生局授予沈阳市优秀精神科医生称谓。

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曾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次应邀前往国内外三甲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医学研究,在国内精神疾病治疗领域享有盛名。

擅长领域

擅长物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精通于将新技术、新药物、新设备科学地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

在临床和科研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对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神经官能症、青少年困惑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精神康复训练有独到的见解。

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后,最令父母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孩子有自残、自伤和自杀行为。

比如孩子用小刀、玻璃片划伤自己,用烟头、打火机烫伤自己,用头撞墙,用手使劲掐皮肤,这都属于自伤、自残行为。

重度抑郁发作时,孩子还可能想自杀,旁人一个不留神,他们就有可能从楼上纵身跃下,或者抓起一大把药塞进嘴里。

只要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一次,父母都吓得不轻,恨不得全天24小时都守在孩子身边,慎防悲剧发生。可往往这不太现实。

家长心里非常不踏实,想找孩子谈一谈,但又不知如何开口。既怕刺激了孩子,也怕进一步激化可能本来就不好的亲子关系。

自残、自伤是患者在解压、自救

孩子的自残行为确实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孩子为什么要自残?他们通过自残想表达什么?

根据“亲子滋养理论”,很容易就可以推知,自残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的感受系统由于不当的养育方式或者糟糕的成长环境而遭到了破坏,严重缺乏存在感。

自残的隐性语言就是“我是没价值的,但是我希望你能用‘爱我’或‘关注我’来挽救我,让我有价值”。

所以,我们不要简单化地指责孩子为什么要干这种无法理解的傻事了。自残其实是孩子用他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让自己感觉好受。这是符合人的第一反应定律的。

这也说明,自残的背后,一定还有比自残更让孩子感觉难受的东西。孩子们在缺乏更多良性救济方式的时候,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而选择自残。

如果我们只是着眼于去制止孩子表面上的自残行为,而没有深入挖掘出导致孩子感觉难受的根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自残本质上是一种病态不适应。孩子没办法适应对他的生存及成长极为不利的环境,只能用这种病态的行为来加以抗争。

从自残,很容易就联想到自杀。

自残和自杀看似都属于自我攻击,但还是存在很大但区别:自残者并不想死,而是希望获得应有的关注和价值的认同。

换言之,自残只是一种手段,自杀则更可能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自杀的心理根源:他们为啥不怕死?

那自杀行为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自杀与自残、自伤是类似的。可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可大了。

上文也分析了,自残、自伤属于患者的释压及自救的一种方式,这说明他们还没有完全绝望。

可如果强烈的负性情绪越积越多,患者想到过去就痛苦,想到现在觉得困难重重,想到未来更是迷茫,他们就很有可能陷入绝望,恨不得马上从这种煎熬中抽身而出,然后就想到了自杀。

所以,自杀的背后是一种绝望,是放弃自己与一切的心理。

但自杀念头不代表自杀行动,这时他们往往还没下定决心。可能是对死亡的恐惧仍大于生活中的痛苦,也可能是对某些东西有所眷恋,或是担心父母会非常伤心,或是因为他们曾经十分优秀,对未来还有期许,心存不甘。

可是,如果病情不断恶化,一旦他们觉得活着的痛苦远远超越了以上因素时,就会决定自杀。

自杀行为有可能是提前准备、策划的,也有可能是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并实施。

加强孩子心理健康应该这样做

了解了以上自残自伤、自杀背后的心理活动后,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理性看待,并有智慧地应对。

分享以下几点建议,希望父母要格外注意,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甚至发生悲剧。

支招一:教给孩子认知行为疗法的情绪管理方法。

当孩子遇到不好的事件时,认知层面会出现一些关于“老师怎么看我、同学怎么看我、我的人生是不是就毁了”等消极自动化想法。

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如果平时注重情绪管理练习,遇到这种事情时就会好很多。

具体步骤包括:

1、觉察当下的情绪和想法(如:我现在心情很恐惧,我想到了同学会不会看不起我,人生是不是就毁了);

2、照顾自己的情绪,按下暂停键(如:我很恐惧,运动或抱抱自己或寻找支持);

3、想法挑战(如:我是不是把事实和想法混淆了?这次考试只是考试,并不等于我的整个人生);

4、找可替代的观点(如:如果我的好朋友知道我的这个想法,他可能会对我说什么?/如果我爱的人有这个想法,我可能会告诉他什么?)。

支招二:父母/老师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和爱,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告诉他,不管怎么样,我都很爱你,我会和你一起面对,我们一起去寻找解决方法。如:

孩子:我觉得我抑郁了;家长:一天到晚,啥事儿没干,有什么好抑郁的 X

家长:发生什么事了?我们一起想办法 √

支招三:平时注重生命教育,生命没有撤回,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

如:孩子:我真不想活了,死了算了;家长:一天到晚,要死不活的,你们这些小娃娃脑壳头在想啥子,你知道爸妈养大你有多辛苦吗 X家长:你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无法想象没有你的日子。是遇到啥不开心的事了吗?给我说说,我们一起面对 √

支招四:平时培养孩子学会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即使是不愉快的,允许它们如其所是的存在。

如果这个事件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接纳它,而不是纠结与逃避。如:

孩子:咋个办嘛,考试没过,我太没用了,人生都没希望了;家长:对啊,你咋个不努力嘛,人家都能过,你咋个考不过嘛 X家长:这次没过,已经发生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总结,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们下次再追回来 √

但对于自残情绪严重的孩子,一定要带孩子去专业心理机构,讨论应对策略。因为日常老师和家长能出的主意,已经收效甚微了。

疫情还未过去,别让其衍生的悲剧发生更多,家长老师们要积极主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一旦发现问题,赶紧帮他们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