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文 / 健康源于生活
2021-12-24 18:19

欢迎来到诚悦读书

当我们或者身边的亲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我们该怎么办?

当生命的终点清晰可见,我们该和医生说些什么?

每个人又该如何优雅地迎接生命的终点?

医生阿图•葛文德的这本《最好的告别》给了我们富有洞见的思考。从梳理美国社会养老的各个方面,到医疗界对绝症病人的各种处置方式。

这本书不但讲述了医学的进步和局限,也揭示了有尊严地死去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纵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岁月更有意义?

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翻译过来,叫做“身为凡人”。身为凡人,我们必定经历生老病死。创新工厂的CEO李开复评价本书:“作为一个医生,阿图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和为人的尊严。身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我国的著名作家余华都鼎力推荐。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本书内容:

从传统社会进入到了现代社会之后,养老模式也发生变化。作者阿图的祖父是传统的印度老人,从作者对祖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3个特点:

1.他掌握着家庭中的财富。

2.他是家族(村落)的知识象征

3.子女对他照顾有加

以上也是其他传统社会中的老人特点,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第一,现代社会子女的经济已经与老人的相对独立;子女们的安全感来源不再是老人的遗产了,这就导致子女不像传统社会那样更加亲近父母。

第二,现代社会的知识都集聚在互联网上,老人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已经不存在了,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几乎我们需要的所有内容,而不用再咨询老人了。当然还是有很多技能需要某些有特殊“技艺”的老前辈口口相传的。只不过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了。

第三,现代社会随着老人预期寿命的越来越高,以及退休后的保障越来越完善,相比较传统社会的老人,现在他们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

综上这些原因,就导致了从未在历史上出现过的老人群体,他们有钱但缺少陪伴,有闲但健康情况不断下降。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随着社会转型,养老院逐渐成为现代社会老人的主要选择。

不过在20世纪初,可还没有“养老院”这个概念。那个时候照顾老人的地方叫做“救济院”,但随着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救济院”不堪重负,尽管有法律督促老人要搬出去,但推行起来效果很差。

于是美国在此后的20年新开了近10000家医院,于是老人们纷纷住进医院,但依然坚决不肯出院(他们确实需要照顾)。有鉴于此,1954年,有人提出了建立“养老院”的初衷,目的就是给“人满为患”的医院腾地方。

你可以想象:早期的养老院基于这样的初衷,对老人的照顾并不够好,众多电影和文学作品里都有描述。不管是疏忽还是虐待,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很低。却又别无选择。

又过了几十年,养老院的服务提升了很多。但当时的养老院和监狱还很多雷同之处,他们都与世隔绝、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尊严和隐私。有的老人连在自己的地盘上藏两块饼干的权利都没有。

虽然养老院自始至终注重的是老人的各项体征指标,以及如何对家属有个交代(这一点无可厚非)。但说得难听一点,养老院把老人当成小动物在饲养,他们并不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上这些问题逐渐被人们注意到了,一种叫“辅助生活中心”的新式养老院应运而生。在那里的老人不是“病人”,而是“客人”。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你可以有能上锁的房间、自己的家居和宠物,选择爱吃的食物......就好像老人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而不是被“圈养”。

实行了新式养老院的模式后,老人生活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抑郁症的发病率下降了,而政府的整体支出费用减少了20%,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种新式养老院的运营模式,不仅关注健康,更关注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养老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回顾这段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越来越注重老年生活的质量。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衰老和死亡,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在生命长河中的任何阶段都能得到体面和尊重,包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我们来看看,本书作者阿图的父亲是如何面对死亡的。

阿图的父亲也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当父亲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积极配合治疗,但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癌症的晚期。

这个时候阿图与父亲进行了一场谈话。书中称为“艰难地谈话”,是为了迎接生命的终点谋求共识的谈话。主题就是:人之将死,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最终阿图和父亲达成了共识:善终不是好死,而是要好好活到终点。

往往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很多治疗,比如气管切开术、膀胱造髅术等都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医生和患者家属难道不知道,其实这样的手术并不能改变结果,但现代医学总是把延长患者生命作为目标和目的,家属也会因为各种社会道德和习俗,而采取和医生同样的方式。

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医院、医生和家属并不会考虑患者除了安全和长寿以外的需求。事实上,患者也许还有其他的愿望,那就是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能掌控自己的生命。通俗地说:我决定不了自己怎么来的,还决定不了自己怎么走吗?(虽然很多时候还真决定不了)。

阿图的父亲最终也选择了“有尊严地离开”,在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那个下午,他细致地看了孙子孙女的照片,笑得很开心,几个小时后他在妻子和儿子的陪伴下停止了呼吸。

好啦,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阿图医生所展现的美国养老现状,对逐步迈入老龄化的中国也很有借鉴意义。

仔细想想当生命不可逆转地由于各种原因走向尽头,如果我们还能选择,你是会想尽办法延长生命(即使生活质量会非常低),还是自己决定如何度过那最后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