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央火了,火到很多人都忘了他是唱《小苹果》的筷子兄弟
2021年也算是肖央的爆发之年。
从《人潮汹涌》里失败的落寞群演;
从广告导演到网红歌手再转型主流演员,肖央转得很成功,很多人都好像忘了他来自唱《小苹果》的筷子兄弟,以及再往前那部火得一塌糊涂的网大《老男孩》。肖央的戏路,是中年小人物。神奇的是,不管是自嘲的、搞笑的、鸡贼的,还是腹黑的、悬疑的、落魄的,跟他这张被生活碾压过的脸都很适配。他没徐峥那么油腻,少了雷佳音的那份憨厚,比秦昊市井接地气,倒是跟黄渤有点像,但又比他更像普通人,普通到丢人堆里不容易被发现的那种。放眼内娱,竟然找不出同款,肖央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很早就有人说他是河北宋康昊,肖央解释:“这可能是我自己气质里自带的,学是学不来的。”考大学时,肖央放弃了央美,去北电的美术系学广告导演,不像画画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广告和拍摄需要不断的聊天、探讨、配合。虽然很不习惯,但他也因此从形影相吊,开始学会与人打成一片。大学期间,他有个外号叫“活儿王”,经常给人画广告插画,接活拍片子,因为他觉得父母为生下自己冒了那么大风险,就尽量不要再给他们添麻烦,从附中三年级到大学的学费他一直是自己赚的。那会儿有导演系学生找他去演他们的作业,理由是觉得他长得像一个真实的人。虽然蛮喜欢演的,还去辅修了表演课,但他并不自信。同届表演系的有贾乃亮,在这种“可人儿”面前,他知道自己长相不够标准。
毕业后,肖央一门心思当了广告导演,认识了开代理公司的客户王太利。一个喜欢做音乐,觉得可以做彩铃;一个想拍点有意思的,吸引一些更有创意的广告主。于是,组合筷子兄弟诞生了。拍的第一个恶搞MV《男艺伎回忆录》,在网络点击率很高。
此时他还是不相信自己能走上表演之路。自导自演的原因,只是因为找不到他这种型的演员,而且自己演也比较拿得准怎么写剧本。
2010年,筷子兄弟拍了实现自我情怀的短片《老男孩》,校园小霸王肖大宝与痴迷迈克尔·杰克逊的王小利,人到中年重拾少年梦,苦练唱功和舞蹈去参加选秀。这也是肖央年轻时的梦:想参加选秀节目,但害怕当众出丑。他说这一切完全出乎意料,并不是自己在人生剧本里写好的计划,还真挺“不好意思”。 《老男孩》把他和王太利带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生活完全被打乱了,广告也没法拍了。从幕后成为台前的艺人,无法适应,反倒是一种负担。高兴了没两天,肖央就抑郁了。他的感觉是,实现了梦想,但发现自己依然是一个普通人,每天对自己评价很负面。但现实并没有给他沉淀喘息的机会,很快他就被资本推着拍了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运气来了,想挡也挡不住。2012年电影还没上,主题曲《小苹果》又火了,病毒式传播和群体狂欢,让人觉得反胃,甚至被贴上了恶趣味的标签。

“我觉得自己是不可信的,经验也是不可信的,但是结局是可信的,方向是可信的,大自然的规律是可信的。”他羡慕特别自信的人,但为求自我和解,也接受了自己的不自信——他依然还想在演艺圈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他的内心尚有表达的欲望。不管是画画,拍广告,唱歌,导演还是表演,都是他寻求和世界共鸣的载体,不停在找最适合表达自己的方式。
到2015年的《唐探》,他第一次试着将百分百的精力花在表演上,演了在地头蛇与探长气质之间来回切换的坤泰。
风暴式的负面评价再次点醒了他:到底长项和弱项是什么,到底想做演员还是导演。经历一阵低潮期,恰好恒业影业买下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版权,原定的导演郝蕾把肖央推荐给了制片方,后来撤资被搁置,肖央才找的陈思诚接手。一开始肖央也害怕演一个17岁女儿的爸爸,但他想从喜剧表演风格中跳出来,尝试别的角色。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肖央打开了表演之路新大门。
肖央是从谨慎、矛盾和缺乏安全感中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得到表扬追捧,他没安全感,觉得要面临的责任更大、挑战更大,未来会更难。被批评、被质疑,他更没安全感。但神奇的是,勇敢和恐惧在他身上并存。有时候越是害怕,完成了就越会有满足感,内啡肽和多巴胺都变得会不一样。
就像39岁的时候肖央开始跑步,跑到五公里之后内啡肽会不断分泌出来,这也是一种奖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