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神话心理学

文 / 爱上谭谈探
2021-12-14 09:27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会发现人们的精神层面慢慢从外在发展逐渐往内在发展转移。在60/70年代,老一辈考虑的更多的是生存和发展,从温饱问题,到养育子女,担心其是否能考上大学,并为之而努力。

而90后诞生以后,大家不自觉给这一代的年轻人贴上了很多的标签:不好管理、不务正业、思维过于活跃。到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了90后:

“90后是垮掉的一代”

根据精神生理学家保罗·迈克莱恩三脑理论指出:人类的信念、思维、行为均受到大脑的控制。

从三脑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人的大脑三大核心需求从底层到表层分别是:生存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

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接收的外在信息越来越庞大,而“90后”便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

我们不难看出,90后相对于60/70后的父母而言更看重自己的感觉和感受,他们很少甚至不用考虑到生存问题,而是直接跨过生存来到情感需求。

也就是说,现在的90后更多关注在“我该吃什么?”而大多数60、70甚至是40、50年代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思考的是“我能吃什么?”

前者,因为选择过多而无法做决定;后者,则是因为没有选择而害怕、无助。这便是时代带来的差距。

可是当代大多数的父母,习惯性地只帮孩子解决掉最基础的生存问题,换言之,不想让孩子体会到当初自己生存的不容易,只想让孩子把焦点放在学习上。

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三脑理论,如果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注意力如何聚焦在学习上?

所以当90、00后的孩子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直接上升到知识需求上的时候,他们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

因此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很多孩子内心里不知道为何而读书,更别谈人生意义、梦想追求了。

于是,迷茫、沉迷网络、贪玩、得过且过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令无数家长头疼不已。

据调查显示,大众关注心理健康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有:抑郁、焦虑、情绪、压力、空虚、孤独感、社交回避、家庭关系、讨好型人格、控制、女性成长等。

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是只追求吃好穿好、物质享受的社会了。我们已经步入了“追求精神幸福、探寻人生意义”的新阶段。

因此,关于“心理咨询”等工作室、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心理咨询行业乱象

近年来,心理咨询行业迅速发展。根据APP“企查查”的数据,我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达12万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收费很高,但咨询师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咨询师只花了几个月时间简单做了培训,一味追求速成。更有甚者,上来就推销动辄收费几千元……业内人士表示,有些咨询师简单粗暴地把咨询者的问题归于心情不好、钻牛角尖或者抑郁症等,还有一些平台重点是销售、盈利,不关心如何真正为来访者解决问题。综上所述,针对心理咨询行业乱象,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

心理咨询师是最大的抑郁症用药群体?!

根据2021年最新数据统计,“心理咨询师”竟是抑郁症中用药最大的群体。

看到这一组数据,我们不得不反思,带有如此严重的情绪负荷的咨询师,如何帮助到更多的心理健康需求者?

人每天都会产生情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90%的疾病来自于心因性疾病,中医也讲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日积月累的情绪堆积,最终形成了疾病

而情绪的产生是过往在我们的人生经历的事件,形成的认知导致的,在脑科学中称之为“神经元负荷”。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情绪垃圾桶”,在心理咨询师没有清理自身的过往负荷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解决顾客的根本问题的,所以传统的心理咨询以“说服”、“说教”、“讲道理”为主,最后的解决方案只有开处方药

在生物学层面压抑情绪的产生。然而最终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还是控制不住情绪,最后形成药物依赖

而且,咨询师本身,在没有清理过去累积的神经元负荷的同时,每天还要接收来自个案的负面情绪,从而最终形成抑郁的案例比比皆是。这让我们不由的思考,关于心理健康人才培养需要新的方向和思路......

或许,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