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文 / 千瑜育儿
2021-11-20 18:16

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

“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传递不好的情绪,甚至还会产生更远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代际相传”。说的就是父母会无意识的将一些创伤、习惯、认知……传递给下一代。

孩子也会在无意识中将这种伤害延续到下一代,重蹈覆辙。

就像《父母的品格》的作者菲利帕·佩里所说的那样:

如果你成长的过程中,每次感到难过时,情绪都遭到否定,你就很容易以同样的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01不会处理孩子情绪的家长,是孩子的灾难

最近看到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新闻,不禁后背发凉。

浙江金华,一名家长带着一名2岁左右的孩子过马路。

突然,过马路的过程中,孩子突然耍起了脾气,试图想让爸爸满足自己的某一需求。

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爸爸竟无视孩子的要求,开始和孩子赌气,自顾自地自己推着婴儿车往前走。

将2岁左右的孩子留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

危险近在咫尺,这时从侧方疾驰过来一辆小货车,将年幼的孩子卷入车底,悲剧发生。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让人不寒而栗。

评论区里对这位不负责任的父亲轮番轰炸:

干个几千块钱的工作都得考这证那证,对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负责啥门槛没有。

大人还有各种脾气呢,你指望一个2岁的娃娃表现得像个大人?这个爸爸该好好受教育!

孩子是与死神擦肩而过!马路中央是能教育孩子的地方?

有的家长根本没有携带脑子……

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发脾气,这位父亲本可以先将孩子带到安全地带再进行教育安抚,而不是将孩子丢在马路上。

不知道这个孩子今后会不会产生心理阴影,但这位父亲的做法真的让人无语。

连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都惊呼: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诚然,为人父母者,不需要经过训练和考核,就直接上手养育孩子了。

一些缺乏育儿知识的家长,还在沿用老一辈的育儿方式。

父母的一些不当行为带来的杀伤力和破坏性,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02父母的坏情绪,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一个遇事暴怒无常,爱发脾气的家长,很难养育出一个冷静处事的孩子。

最近,被网上一个视频“震惊”到了!

一群孩子在医院里排队打疫苗,有一个女孩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一直哭闹。

家长中途试图劝说女孩,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这位家长失去耐心,竟直接暴力地将自己的女儿摔倒在地。

短短8秒的视频,看得人无比窒息!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女孩被摔倒在地的疼痛。

这位父亲的暴戾做法,吓坏了周围很多人。

有个网友心疼地说道:这个爸爸………一言难尽,小女孩的童年阴影就是爸爸了吧…真的好可怕!

孩子出现哭闹的情绪,作为家长,不知如何有效地安抚孩子的情绪,没有同理心,用暴力的方式对抗孩子的情绪,只会给孩子内心留下一系列伤害的烙印。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中讲道:

“作为大人,要学会翻译孩子的“语言”,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要。”

然而,很多父母却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孩子的外在行为上,从而导致忽视孩子的内在心理,不知不觉中也对孩子造成了情感伤害。

正如《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一生》里说:

“父母的好情绪能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父母的情绪不好,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学业止步不前的导火线。”

03父母要为孩子的情绪负责

父母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哭闹情绪。

孩子2-3岁时

孩子2-3岁哭闹时,需要的只是父母或亲人的一些理解,安慰,拥抱。

父母可以用一些积极的语言,形象和物品,转移孩子的兴奋点和注意点。

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哭喊着叫妈妈或爸爸,该怎么办呢?

彭凯平教授建议:

孩子哭闹要妈妈或爸爸的时候,配偶可以在口袋里装上对方的照片,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可以有效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很多父母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误区,想让几岁的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而心理学家发现:

孩子在大约5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父母执着于教不到5岁的孩子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很难的,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转移,升华自己的情绪。

孩子5岁之前

在孩子5岁之前,孩子的智力水平还到不到。这时候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不仅做不到,还会引发焦虑。

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做到言传身教。

当孩子出现糟糕的情况时,父母能够冷静,不着急。

孩子5岁之后

孩子5岁以后,父母再开始刻意训练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最好的。

父母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情绪教育,情商教育。

在孩子撒泼打滚,哭闹的时候,彭凯平教授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做:

第1步

缓解孩子的情绪,拥抱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自己要深呼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如果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进行暴力惩罚,只会让孩子的行为更加极端,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

第2步

积极地开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设想:如果不这么想,不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第3步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关注一些积极的方面。

像看书,下棋,听音乐,跑步,去做孩子喜欢的事情。

如何很好地为人父母,我们并非天生就有这个本事,而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获得一系列为人父母的技能的。

很喜欢《正面管教》书里的一段话:

最极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与各位父母共勉!

参考资料:

1.彭凯平《孩子的品格》